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从37到142再到231 物联网专业将成高校必备专业

来源:论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8 19:22 
核心提示: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统计数据,在本科院校,全国2010年有37所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年数量增至142所,2013年达到了231所,增长速度迅猛。而全国的本科院校一共1000所不到,可见该专业普及率在飞速上升。

“行业未兴,人才先行”,这句话用在当下物联网领域再贴切不过了。自2009年“感知中国”战略提出至今,物联网浪潮已由行业涌入高校。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智能楼宇工程”等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

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统计数据,在本科院校,全国2010年有37所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年数量增至142所,2013年达到了231所,增长速度迅猛。而全国的本科院校一共1000所不到,可见该专业普及率在飞速上升。而在专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率达50%以上。今后物联网专业或许将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成为所有高校的“必备”专业。

政策鼓励下的类市场现象

其实说到这么多学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物联网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人才空缺,使得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而开设此专业;第二是国家大力的政策鼓励。这一点可以类比行业情况:物联网被写入十二五规划中以后,各地政府对物联网产业、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扶持和补助,所以很多人都投身到物联网事业中。而在高校也是一样,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便于学校的教学研究出成果。

圈地取款VS真材实料

上面也说到了资金支持,确实,很多学校是为了获得资金支持而开设该专业,其实对物联网都未有涉足。为此社会上不断出现负面评论,呼吁高校做实事。然而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并不是为了地和钱,而是踏实做一些研究。清华大学就并未开设此专业,因为物联网本身是一种旧技术新模式的套路,是一种随时代改变而诞生的科技融合体,所以相关课程并不一定要专门开设一个专业,在应用研究上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也可进行。

课程在不断改进

每年教育部及其合作单位都会就物联网工程专业去研究讨论教学体系,而且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稳定和成熟,一些新的元素也会被添加至高校教学中来。很多学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对于物联网工程的教学会进行扬长避短,侧重于传感、网络、应用的某一方面,而商科类的学校则更加偏向于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

专业中形形色色的学生

我经常遇到一些刚就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报名时也并未考虑过多问题,不清楚行业的情况,也不知道毕业以后可以做什么,处于迷茫的时期。还有一些学生则完全相反,他们大学之前对物联网就有所了解,觉得前景很好且感兴趣才报的这个专业。总体上说,接触了几乎全国所有开设此专业学校的学生后,我感觉他们总体的情况是乐观的,随着不断了解行情,不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对于未来大家也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打算。

毕竟物联网工程专业也只开设了3年(官方),行业也只发展了4年不到,还需要时间去完善调节。随着物联网泡沫的破灭,新模式的诞生,相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们会坚定自己的选择,开创新时代的人,可能正在某个自习教室里面写作业呢。

编者按:物联网行业渐渐进入了健康发展的稳定期,该专业也在不断完善、扩展,希望物联网人才多多关注行业、关注市场,做好“先驱”。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