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2012年05月0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发改委反垄断局官员的公开表态,已让这次持续5个多月的调查有“大事化小”的处理可能,而三大电信运营商把控基础网络运营商资质的情况似乎也有改变。
  主要观点:歌华这样分散、小规模的广电运营商要想获得基础网络运营商的资格是不可能的,那就意味即便发展宽带业务也将有50%收入要作为租赁带宽费用交给电信运营商。只有加入国网公司才可能真正平等参与宽带市场竞争。
 
  【宽带反垄断案或终结:重罚不可能 广电称垄断反加强】
  
2012年04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开始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进行反垄断调查。
 
  【“三网融合”让你我共享“文化产业大餐”】
  
2012年04月23日,针对三网融合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主要观点:真正的“三网融合”实现之后,真正能够让大众很容易接受的业务形态就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产品。
 
 
 
  【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专访】
  2012年3月21日上午10:00,做客中国网络电视台,并就三网融合相关热门话题接受了CNTV主持人周玥的采访。
 
  【国内网速"蜗牛爬"再惹热议 "提速降费"更待何时?】
  2012年2月6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杂志,针对国内网速价格高且网速巨慢一事进行了多次采访。
  主要观点:目前大陆网速不给力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在技术上,中国宽带市场的接入方式与技术以ADSL为主,而其他宽带速率高的国家基本上是以光纤接入为主。二是在用户规模上,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其他国家的用户规模有的甚至只有几千万。三是在网络改造上,近4亿的用户网络改造成本大且周期长。四是在市场竞争方面,互联网国际出口仍集中掌握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大集团手中,非电信系宽带运营商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
 

  【三网融合试点被指做表面文章 运营模式避重就轻】
  2011年09月26日,《中广网》,针对第一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发展现状。
  主要观点:纵观三网融合试点一年间,广电和电信在业务合作方面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避重就轻”特点,即仅在非重点市场或非核心业务领域展开合作。相比偏远农村,在城市以及乡镇等主流市场,广电和电信的合作并未实现实质性推进,双方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从签署战略协议到成立合资公司等的实践,但均有表面文章之嫌。
  中星九号直播星机顶盒在传统有线机顶盒内加入了通信模块,村民既可以通过它收听广播和看电视,也可以享受无限固话业务。


  【三网融合为何“千呼万唤难出来”?】
  2011年08月17日,新华网,主要介绍北京、武汉等试点地区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网融合为何争议不断。
  主要观点:“目前,作为试点的两大主体——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在业务层面仍只是纠缠于所谓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想做宽带接入和电话业务;电信运营商想做IPTV业务。而这些又是两个阵营都很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焦点。”。

  【“三网”试点一年:艰难的“融合”】
 
  【业务创新应具“跨域”思维】
  2011年5月17日,《通信世界周刊》,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改革相关事宜。
  主要观点:无论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如何变革,新业务都需要满足“你我他”的消费需求。而目前,上述消费需求愈发表现出“十越理论”特征——工作条件及环境越优越,报酬及生存能力会越高,工作时间及强度会越大,通过娱乐形式获取解压的需求会越大,对方便快捷的传输渠道与媒介依赖性会越强,希望使用的相关设备越简单、越傻瓜化越好,绝大多数中青年人的父母越来越老、子女教育等成本越来越大、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在三网融合试点实践中,如果广电与电信双方能够围绕“十越理论”研发并试点相应的业务,只要一两项“杀手级业务应用”获得中青年人群的认可,那么目前两部委互相角力之症自当有效缓解。
 
  【广电“阵痛期”:省网整合深陷资本纠葛】
  2011年5月17日,《搜狐网》,以省为单位有线整合需要成立第三方中间机构辅助。
  主要观点:广电总局在推出某项新政策时,往往注意不到政策的连贯性,所以后期也往往不易推行。“我认为一直以来,广电系统都缺乏一个类似于通信系统研究院性质的智囊团体系,该智囊团可以是一个中立的机构,也可以由各地方分别成立,主要负责先期对广电总局拟出台的新政策进行充分调研,给出调整意见,并在新政策后续执行过程中负责解决各种细节性问题。”
  “任何一个新出台的政策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中间机构可帮助总局层面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与问题不断修改与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快实现预期目标。”。
 
  2011年5月17日,《通信世界周刊》,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在业务层面需要深度改革。
  主要观点:目前,广电系统的战略覆盖仅考虑到了系统内布局以及与电信、互联网的融合,但可以预见,未来,广电系统业务还将与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交互,因此,建议广电总局在整体布局时应考虑到与相关文化管理机构的合作与融合前景,并以此进行业务层面的创新。
  “事实上,集成播控平台是把双刃剑,它给广电带来权力的同时更给其带来了责任,我认为这不是关键环节所在,对广电而言,其广泛的用户覆盖率与有线电视入户率才是最核心的资源,建议广电加强用户消费心理研究,对有线电视用户进行细分,首先创新出几个相对‘杀手级’应用满足用户的育儿、教育等需求,亦或解决空巢、剩男/女、致富等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建议广电在进行相应的商业模式尝试时,可给出较为优惠的价格以便于应用的迅速铺开。”
 
  【杜百川:三网融合何时完成是误读】
  2011年5月12日,由融合网独家撰写的《杜百川:三网融合何时完成是误读》刊登后,全国主流媒体(如中国日报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行业媒体网站及各地信息港进行了极大的关注。
  截止2011年5月14日,共有40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了转载。
  主要观点: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小组成员、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认为,三网融合是一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不能说也不能理解成三网融合会在哪一个时间段完成,只能理解这应该是三网融合进展到了一个时间点而已。
 
  【“全新娱乐”离我们越来越近】
  2011年5月6日,《工人日报》文化周刊,人们对三网融合后将给百姓日常文化娱乐生活带来的更多选择和内容依旧充满渴望。
  主要观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前提是更便捷、更有益,因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的新媒体,最终所扮演的都只不过是一个传输喜怒哀乐的通道而已,而每位参与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电脑处理器融合势成必然】
  2011年3月30日,《北京商报》,融合已然成为芯片厂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主要观点:芯片领域“融合”的意义在于不降低,甚至提供更高性能。这个融合方式必须“1+1>2”才对消费者、对行业有意义。
 
 
 
 
 
 
  【“第五次电信分拆”报告幕后:IDC的博弈】
  2011年3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社科院所做的《第五次电信分拆方案研究》话题。
  主要观点:广电要想获得电信和联通的IDC业务是不可能的,即便再小的蛋糕既得利益者也不会轻易放弃,广电还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IDC中心的建设上。互联网是三网融合的核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广电在互联网方面完全没有应有的合理资源分配及公平待遇。这样下去,三网融合很难实现。


  【传腾讯借壳介入互联网电视 广电牌照成稀缺资源】
  2011年2月28日,搜狐网,关于央视国际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运营互联网电视业务一事。
  主要观点:广电牌照不可能落到其它控制方。如果腾讯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使用央视国际的互联网电视牌照及名称,其与央视国际应该有个明确的界定。但如果这几家成立的合资公司只是为CNTV提供技术服务,或只是业务公司性质,腾讯入股合资公司则没有太大问题。


  【IPTV业务遭围追堵截 百视通老大地位难保】
  2011年2月22日,《IT商业新闻网》,关于百视通IPTV业务发展现状。
  主要观点:百视通的业务模式,可得到资本市场的助力,培养出大的三网融合业务和内容平台。


  广电地方改革错综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内忧外患”不断升级】
  2011年2月21日,《通信世界周刊》,关于广电体制机制改革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暴露一事。
  主要观点:“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仅成立6~7年,尚未积蓄必要的实力,如果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将其推向市场,在竞争层面难免有失公允,”“我们呼吁有关部门推迟台网分离进程,给予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一定的缓冲期,或是出台相关的扶持、倾向性政策。”

 
  【广电与电信宽带升级大战:闲置问题严重】
  2011年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广电NGB建设如何应对电信带宽快速升级。
  主要观点:由于双向改造后并没有带来广电ARPU值的提高,所以广电运营商对于接下来的双向改造和NGB建设都持观望态度,除了北京等地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免费发放高清机顶盒,其他广电运营商无力完成双向业务的启动。


  【新水浒播放折射三网融合之困 引卫视与网站纠纷】
  2011年1月25日,《经济参考报》,关于电视台与网络视频公司之间争播《新版水浒传》之战。
  主要观点:新《水浒传》造成的广电企业和视频网站间的争端,其实早在业内预料中。一方面,影视制作机构,为了回收成本,必定会通过更多渠道来销售影视作品;另一方面,随着融合进程的推进,观众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观赏影视节目,就会导致电信、广电、网络等不同企业进一步争夺影视节目源。


  【“三网融合”做旗帜 广电系公司上市潮涌】
  2011年1月18日,《上海证券报》,关于百视通借壳上市事宜采访融合网主编吴纯勇。
  主要观点:“整合是大势所趋,”“在三网融合推进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传输通道的整合,实际上三网融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传输层的整合,更是内容与技术的深层次整合;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资本市场对这类投资机会将更加关注。”


  【百视通成功借壳广电信息 三网融合进入快车道】
  2011年1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关于百视通上市事宜采访融合网。
  主要观点:针对百视通借壳上市对广电系统发展之路的影响,这会产生主流广电新媒体企业上市的示范效应,给广电新媒体业界提供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新思路和模式。百视通新媒体上市,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新产业显现出一条快速成长的轨道。


  【三网融合今年能否吹响集结号】
  2011年1月4日,《科技日报》,关于三网融合今年能否吹响集结号选题。
  主要观点:对于全国有线网何时能成为一张网,名义上的全国有线一张网应该在2010年年底或者2011年上半年就能实现。但是能够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且进行全国性商业运营的有线一张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一张网,这样的一张网就要求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对接,最主要的是在人员、管理、业务等层面的全国无缝运营。而针对这种理想的全国有线一张网,我认为,未来十年之内都将是磨合期。
 
  更多信息请用“融合网”等关键词在百度新闻、SOSO新闻进行查找。

快速直达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年-2023年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