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曹中铭:资本市场变成银行股的“寄主”

来源:腾讯 作者:曹中铭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1 13:45 
核心提示:今年,银行股的再融资热潮再次来袭。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年都采取发行次级债的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其中,农行500亿元、中行320亿元的次级债已经发行完毕,建行800亿元、工行38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

今年,银行股的再融资热潮再次来袭。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年都采取发行次级债的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其中,农行500亿元、中行320亿元的次级债已经发行完毕,建行800亿元、工行38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实施。仅仅这四家银行,再融资的金额就高达2000亿元。

去年的A股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虽然表现最“熊”,但融资额却全球最“牛”。上市公司首发与再融资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万亿元。其中,银行股的融资达到4270亿元,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而银行股也为A股攀上全球融资额首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近几年来银行股的融资与再融资都堪称是“大手笔”,动辄数百亿的融资额,不是一般上市公司所能轻易达到的“高度”。

银行股的巨额融资行为早已招致市场的广泛诟病,更值得关注的,则是诸多银行对于再融资表态的失信与食言。这其中不仅包括四大行中的相关银行,同样包括某些中小银行。如今年3月份时,建行行长张建国曾表示“建行今年肯定不会再融资”,然而仅仅3个月后的6月10日,建行即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银行股再融资热潮的出现,显然与日趋严厉的监管要求有关。《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以及中国银监会更加审慎的资本监管政策,使众多银行股面临着较大的资本金压力,其唯有通过再融资才能达标。

另一方面,鉴于上市银行频频出现食言的现象,其在再融资的措辞上也越来越谨慎。从原先的“N年之内不会再融资”,变成了“不会实施股本融资”,在消除了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融资可能性的同时,也为其发行次级债融资留下了“余地”。这反映了上市银行的狡猾,更体现出其某种无奈的心态。

事实上,除了四大行之外,其它挂牌的上市银行也都有再融资的计划。有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四大行在内,今年14家上市银行欲再融资的金额超过5000亿元。这显然不是个小数目,也说明上市银行真的“很差钱”。

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被称为“寄生”。资本市场与上市银行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寄主”与“寄生物”之间的关系。

欲“圈钱”就上市融资,“差钱”了就再将手伸向市场,是上市银行股的真实写照。当前的银行股,正步入“圈钱”——加速放贷——资本充足率不足——再“圈钱”——再放贷的恶性循环之中。依靠从市场中不断地再融资,从而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实现银行的正常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股市成为上市银行不折不扣的“提款机”。

一切都是银行股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惹的祸,资本市场变成上市银行“寄主”的根源亦正在于此。存贷差占银行收入的70%以及上市银行频频向市场伸手要钱的事实,至少说明在政策庇护下生存的银行,应该改变其现行的盈利模式,通过创新手段大力发展被寄予厚望的中间业务,以摆脱作为资本市场“寄生物”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