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盘点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电子政务亮点(2)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29 11:51 
核心提示:三.2012两会观察:深化政务公开 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2011年,我国可谓是加大了对于财政公开的力度,国家层面对此发布了诸多的政策和要求,以助推财政预算公开的透明度。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三.2012两会观察:深化政务公开 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2011年,我国可谓是加大了对于财政公开的力度,国家层面对此发布了诸多的政策和要求,以助推财政预算公开的透明度。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再次要求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

代表地区一:北京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成立了市旅游委、市医院管理局、市预防腐败局,调整市城管执法局隶属关系,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结果公开力度。

代表地区二:陕西

进一步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定期清理政府规章和文件,继续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行政性收费行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继续加大问责问效力度,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履行职责,努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拓宽公开的范围和项目,全面实行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继续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代表地区三:广东

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探索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投资方式参与大型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农信社市场化合作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村镇银行,推广扶贫贷款。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发展保险业。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新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制定省级政府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四.2012两会观察:重视网络舆情 积极运用政府微博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微博是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是最为短平快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它拥有其他应用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公众的特性。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本身自然也具备着微博的这些特性,同时政务微博是政府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它承载的功能和使命与其他性质的微博又存在不同之处。目前微博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而微博也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

代表地区一:山东

努力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换届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重视网络舆情,了解包括“微博”在内的社情民意。

代表地区二:上海

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信息。推进政府部门可以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各类基础政务数据对社会开放。积极运用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公共资金透明运行。细化政府预算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认真做好部门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公开,逐步做到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的都向社会主动公开。加大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力度,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市级、区县、街镇联动公开,实现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深化审计公开,只要不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不影响安全稳定,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所有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部门预算执行单项审计结果、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全部公开。

代表地区三:北京

开展网络实名制试点,开通了“北京微博发布厅”,制定实施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街一品”特色渐次形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工程稳步推进。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首都国际体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