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电力文化建设回眸: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1-09 18:35 
核心提示:伴随着共和国60余载成长历程,电力行业走过了从突破到发展到壮大的风雨之路,成为支撑中国崛起的坚强动力。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为服务百姓幸福生活,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进取,一步步实现着电力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精神、是软实力、是执著前行时的灵魂和方向。一个行业的兴盛,离不开行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伴随着共和国60余载成长历程,电力行业走过了从突破到发展到壮大的风雨之路,成为支撑中国崛起的坚强动力。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为服务百姓幸福生活,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进取,一步步实现着电力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在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文化助改革、促发展的踪迹清晰可循。从提炼企业文化,到打造职工精神家园,再到建设行业文化,如今,一个诚信、负责、合作、创新,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电力之魂”正在逐渐凝聚。

以文化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文化建设,又一次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那么,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文化建设究竟处于何等位置?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自2005年起每年跨越1亿千瓦平台,陆续实现了5亿、6亿、7亿、8亿、9亿千瓦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清洁能源发电等技术水平均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用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电能保障社会发展,用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是电力行业多年来奉行的宗旨。

然而,还必须看到的是,电力行业也面临着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和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等复杂的内外部问题。电力行业的社会形象与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作出的贡献明显不相称,行业话语权不足。在矛盾最突出的煤电运环节中,电力显然处于弱势地位;电力行业与产经领域相关行业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步降低,行业的整体合力和社会影响力亟待加强。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如何持续发展?”电力人一直在苦苦思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认为,面对新的形势,要解答上述有关发展的问题,就迫切需要电力人从文化和价值层面来思考中国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方位和路径。“加快培育与电力行业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来推进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践的需要。”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的 “文化命题”不仅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也指引电力行业开启了以高度自觉、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谱写电力行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篇章。

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成为提升电力行业“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成为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行业内在凝聚力、提高行业文明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以企业文化促进行业文化建设

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对外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企业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发展到今天,国家电网已连续6年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的理论建构一年比一年成熟,实践内容一年比一年厚重。这些报告客观记录了国家电网努力成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率的价值追求,阐述了其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与用户、社会沟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这可以看做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行业文化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各个电力企业对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视。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电力行业就已经引入文化建设概念,多年来,各企业始终在进行着探讨和实践。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电力企业向来不遗余力。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电力企业不计成本,全力抢修复电;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电力员工守土担责,保障电力供应;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下,电力行业积极采取行动,坚决执行国家规定,“十一五”期间超额53.6%完成小火电机组关停任务。目前,已有多家电力企业连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还成为了由新华网网民投票选举产生的“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

2007年,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呈现繁荣态势,文化意识渐浓。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企业文化手册》,南方电网公司“南网方略”出台。那一年,被称为是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拐点,各个集团  公司开始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并逐渐成熟。(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