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近场通信技术NFC的商业模式及挑战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Kathy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13 15:26 
核心提示:据国外媒体报道,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目前业界对NFC技术的兴趣大多在于它支持移动支付系统的潜力。谷歌目前就正在开发一个NFC支付系统,此

据国外媒体报道,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目前业界对NFC技术的兴趣大多在于它支持移动支付系统的潜力。谷歌目前就正在开发一个NFC支付系统,此外还有美国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项目Isis 等。 

然而,移动支付系统只是NFC可以成功运用的很多个领域中的一个。英国市场研究公司SJB Research的分析师兼近场通讯世界(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World)网站编辑莎拉·克拉克(Sarah Clark)新近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NFC的真正潜力在于它能够把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连接起来。 

NFC技术:连接现实与网络世界 

克拉克说:“迄今为止,大多数的NFC项目都围绕着使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或其他设备取代现有服务”。但带有NFC功能的设备可以有更多用途。她解释说,这些设备可以以3种不同的模式工作:首先是作为卡的模拟装置,即作为存储在塑料卡上的信息的替代品;第二,在P2P (peer-to-peer 点对点)模式下,它们可以其他设备交换数据;第三,在卡/标签读写模式下,它们可以读出或更改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或非接触式卡中存储的信息。 

当NFC设备与通信网络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活动连接到面向消费者的系统或后台系统中。你可以通过它们,根据用户进行的操作,为用户提供即时反馈。 

 NFC的商业模式 

在这份详细的报告中,克拉克阐述了如何根据NFC基础设施建立业务模式,NFC技术在支付中的使用,如何获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的支持,以及NFC服务的推出策略等。 

克拉克表示,在开发提供NFC服务的业务模式过程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因为对于服务提供商是否愿意采用NFC技术,基础设施的设计和优势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越是开放的基础设施,商家就越愿意采用。 

提供商不需要自己拥有用于存储消费者的NFC应用程序和敏感数据的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其他机构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以支持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 NFC服务。 

移动支付中的NFC技术

这份报告也提到了NFC技术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中的一些挑战。克拉克指出,允许多个发卡机构和处理机构分享同一部NFC手机空间的解决方案尚未出现,这就是为什么NFC技术的商业应用出现得比较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消费者也希望能够使用他们现有的各种付款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而这就是为什么银行的参与是NFC成功的关键的原因。 

与此同时,NFC技术不会对发卡机构产生太大影响,但支付处理机构则需要进行重大的设计改变。不过克拉克指出,这也为一些银行创造了一个机会;这些银行更小,更富创新力,而且尚未开展支付处理业务,它们就可以趁势进入这个领域,成为首批为消费者提供手机NFC支付服务的银行。 

零售店也需要采用NFC技术,以便能够在POS机上处理交易,但要说服零售店这样做并不容易。 

而且,让消费者采用NFC技术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在城市地区,这个任务可以通过与一家本地零售商的合作来完成:此举不仅可以带动数百家零售商采用NFC技术,也会促进消费者对该技术的采用。 

其他应用

克拉克认为,和支付无关的NFC应用可能先于移动支付应用出现。提供商可以使用这种应用来提供针对特定地理区域的服务(这种服务需要定期使用NFC技术,理想的情况是每天使用)。这类应用也适用于特定的用户类型或人口群体,比如商务旅客和家庭主妇。 

这份长达170页的报告中还包含更多内容,比如对涉及NFC技术的业务模式的详细分析,NFC在移动支付系统中的使用,在商家和消费者采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