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教育信息化需要发展物联网技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06 18:36 
核心提示:“教育本身不能市场化,但教育信息化服务应该充分市场化。”余胜泉认为,“规划在强调教育信息化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实施主体的同时,也强调企业是教育信息化服务、产品供应的主体以及研发投入的重要参与者。”

“与其他领域相比,教育领域的发展是滞后的。我们在用农业的时间表、工业的流程和标准,来培养数字时代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一次论坛上如是说。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击中了国内教育系统的软肋。

“与其他领域相比,教育领域的发展是滞后的。我们在用农业的时间表、工业的流程和标准,来培养数字时代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一次论坛上如是说。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击中了国内教育系统的软肋。

国内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引进多年,却一直处在目标规划、采购硬件设备、内容空洞的原始阶段。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其规划不仅明确了要“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同时也指明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方向。在政策的东风之下,教育信息化产业将步入增长的快车道,估值近2000亿元的“蓝海”等待着各路淘金者的挖掘。

千亿市场

长久以来,中国的主流教育素来只在体制内自成体系,从不向外界开放,其商业空间虽众所周知,可碍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民营企业难以介入。在过去的10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建设理念缺失,几乎90%的资金都被用于有形的硬件设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多数只停留在微机课、应付学校达标、评比和检查上。“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的各个层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余胜泉认为,教育信息化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应用开展、标准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诸个维度。

规划中所设定的发展任务,凸显国家通过信息化推进教育模式发生实质性转变的决心,其中主张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思路亦十分引人瞩目,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

此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特别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至此,在官方语境中,教育信息化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这场自上而下推动、“伤筋动骨”的变革中,对信息化的角色定位是要进入教育的关键业务领域,发展方向则是要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样的信号在今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规划》中表露无遗。作为中国教改的“次顶层文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等,都成为此新十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典型如“协调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形成良性竞争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

据悉,虽未出现在正式文本中,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教育投入经费8%”的数字曾被提及,若以此为参考,再以纲要中提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12年达到4%”以及上年的GDP粗略计算,意味着每年至少将有近两千亿的市场规模即将爆发。(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