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产业链薄弱中国物联网产业仍处概念导入期(2)

来源:经济参考报网络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16 10:11 
核心提示:根据各地公布的公开数据,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预测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分别将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重庆也准备设立物联网

根据各地公布的公开数据,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预测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分别将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重庆也准备设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希望在两年后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应当看到,大肆追捧的背后,很多地方将物联网视为短平快项目,着眼于短期拉动G D P增长,热衷于引进组装或简单地集成,产业主攻方向不明,缺乏长远战略,容易低水平重复,政府的宏观协调滞后。还有不少地方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一哄而上,乱交学费。

合肥市政府招商引资首席顾问赵华透露“尽管目前各地很多企业打出物联网概念,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行业应用前景,这些公司在向地方发改委、科技厅等申请专项补贴时,也会遇到困难。”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目前国内科研活动活跃,但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呈现出层次低、规模小、个性化的特征,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参与和资金投入热情。目前大部分示范应用由政府买单推动,但是任何商业模式的确立和规模化都需要企业主动性参与和积极开拓。

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温国平告诉记者:“物联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和实施规范,规模不大的企业技术导入较难,有实力的企业只是在试水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尚处在孕育发展阶段,有诸多关键技术和标准需要研究和突破。由于物联网发展初期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缺乏用户需求的持久动力,产业化应用成熟度较低,因而企业跟进参与的热情不高,大多数企业都只是在做局部的产品研发和小规模的应用实验,还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关链接

物联网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在1965年、1980年、1995年前后发生了以大型机、个人计算机普及、互联网为标志的变革,人称“十五年周期定律”。在当下的“十五年”,一场新的变革正悄然兴起,那就是物联网。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 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在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对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智慧型基础设施给予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得物联网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物联网又称传感网,它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新浪潮。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学科领域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正处于世界前列。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随后,工信部开始统筹部署宽带普及、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并将物联网发展列为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据悉,我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

上海世博会充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在每张门票内都有一颗自主知识产权“世博芯”。观众进入园区,手机上能收到一份游览路线建议图;随着参观的进行,观众随时能知道最近的公交站、餐饮点的位置。而组织者也能了解各场馆的观众分布,既能及时向观众发出下一步的参观建议,又能有效调动车辆,提高交通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