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OTT:三网融合的真正舞台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0-12 15:05 
核心提示:OTT业务迅猛崛起的背景是信息系统技术构架IP化,业务市场开放化,简而言之就是业务和网络分离。在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潮流冲击下,传统电信、广电运营商依赖于业务与网络捆绑而构筑的堡垒正在趋于瓦解。

OTT(Over The Top of Internet)的概念有些抽象,但很多与OTT相关的事实就在眼前。12年前,我刚进电信公司工作时,互联网接入业务还很抢手,公司认定“这块市场早晚都是我们的”。现在移动互联网也相当热,但几年前,美国苹果公司的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所谓电信运营商的iPhone用户,其实是苹果公司的用户。运营商只是充当了iPhone数据流量的管道,真正从内容和应用中获利的则是苹果公司。其实还有大批类似的公司,如Google、Skype、腾讯、亚马逊、Netflix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利用传统运营商的通信管道,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内容和应用服务,而无需像以前那样必须捆绑运营商的业务平台或代收费渠道,这就是OTT的基本业务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很多重量级的互联网公司和创新型小公司都属于这一范畴,包括Facebook、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网易、搜狐、米聊等旧佬新贵。

OTT模式正在攻破传统业务堡垒

OTT业务迅猛崛起的背景是信息系统技术构架IP化,业务市场开放化,简而言之就是业务和网络分离。在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潮流冲击下,传统电信、广电运营商依赖于业务与网络捆绑而构筑的堡垒正在趋于瓦解。OTT已经覆盖了话音、数据和图像三大基础通信业务市场,尤其是当前视频领域发展最为迅猛,而长期相对封闭的电视市场已经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目前OTT业务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的领域。大批融合创新型企业畅享宽带红利,在内容与应用为王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全球仅OTT电视市场(含广告、付费电视、硬件销售)的业务规模就超过5000亿美元,到2016年将会有40亿以上家庭用户使用OTT业务。

OTT业务对电信行业的影响是运营商被加速管道化,“增量不增收”的趋势愈加明显。更严重的是OTT开放业务对传统业务有可能形成同质替代竞争,这会从根基上动摇某些原先十分巩固的业务体系。例如,基于互联网的VoIP对传统话音业务的替代已经冲击到了管制政策底线;近乎免费的米聊、微信等类KiK业务对传统短信业务的替代效应,使得国内长期高歌猛进的短信业务营收量迅速见顶回落。

而OTT业务对传统广电行业的影响也是颠覆性的。其一,我国广电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网络视听新媒体对电视主流宣传阵地的分流和冲击。例如,作为当前发展热点的互联网电视(OTT TV)既具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又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但市场调研显示,当前传统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已经覆盖不到主流人群。电视人群中15岁~35岁(这部分群体是社会上消费的主体)占35.4%;而网络视频人群中15岁~35岁的超过70%。因此,广电行业承受的发展压力是:电信要钱,互联网要命。其二,广电的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尽管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整体上仍处于大发展时期,但互联网电视等新业态的发展更快,新媒体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涉及网络接入、内容提供和增值业务等。尼尔森2012年9月的报告显示,全美大约有500万家庭不再通过天线、有线或卫星收看电视节目,但其中有四分之三仍在继续使用电视机收看Netflix等OTT视频服务。截至2012年7月,我国国内仅华数传媒确认的集成互联网电视终端已达2000万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