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内容 >

解析央视《新闻1+1》节目创办和发展的“加减法”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4 15:31 
核心提示:作为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自2008年3月24日创办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赢得了收视率也赚足了业内的口碑。节目开播以来,业内多有对此档节目的正面评价,有诸如《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新闻1+1》开创中国

作为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自2008年3月24日创办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赢得了收视率也赚足了业内的口碑。节目开播以来,业内多有对此档节目的正面评价,有诸如“《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等赞美之词。[1]据CSM提供的数据显示,《新闻1+1》在2008年6月2日复播当天即创下栏目收视1.09的新高,成为新闻频道收视“黑马”。[2] 2009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中,《新闻1+1》也被评为了“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CCTV栏目”之一。《新闻1+1》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如此好成绩?它能否逃出以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局而获得长久地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央视《新闻1+1》节目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加减法”策略,即从对节目的优缺点分析中,提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突围并实现节目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节目创立:外部加压和内部调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原先为电视所垄断的远距离图像传播技术,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先进的互联网系统已经可以与电视媒体的图像传播技术相媲美。特别是目前博客,手机等自媒体的发展,受众的自主参与性增强,使得受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6.41亿……通过手机上网的1.176亿人更是已经通过手机与全球传播网即时地联系在一起。”[3]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同时,移动通信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有效补充。2009年元宵节央视新台址配楼着火,手机视频在网上的传播成为人们了解这条突发新闻的重要来源。这一例子已经很好地说明了电视媒体在试图想垄断独家新闻时所遭遇的尴尬处境。然而也由于网络上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相对自由的特性,使得它在提供海量信息、瞬时信息的同时,公信力的缺失也成为网络新闻的硬伤之一。在此情况下,作为惟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的央视,在垄断独家消息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求突围,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寻求新闻信息的整合,用新闻评论的形式,对新闻进行深度解析,充分发挥大型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正如央视制片人唐怡所言:“当今时代的新闻节目如何在同质化的困境中突围,才是新一轮竞争的关键。独家新闻的含义不仅仅是独家的事实报道,还包括具有创见性的新闻评论”。[4]

《新闻1+1》的前身是在2006年停播的《央视论坛》。分析央视论坛停播的原因,就在于它出现了很多言论节目致命的弱点,如“述的部分远远多于评的部分”、“政治话题多为政治文件解读”、“言论一边倒,难以使话题深入”、“时效性不强”等,[5]都极大地削弱了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台所应具备的鲜明、独特、深刻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地位。即使在该节目停播后,央视推出的《360度》这一节目,也因为同时包含了多种新闻报道方式,名为时事解析,实际却贪大求全,没有明确的栏目定位而导致节目停播。在此状态下,探寻更好的新闻评论方式,成了电视台需要突破的地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视推出了《新闻1+1》节目。它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它打破传统的新闻栏目播报旧制,大胆采取了现场直播形式,向观众展现当天新闻话题的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并首次引入了“新闻观察员”的全新概念。因此,这里的“1+1”,更可能意指“事实”加“评论”。而深入解析《新闻1+1》节目的特点也可以发现,该节目在制作中实际上运用了众多的“加减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