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融合与发展——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综述(4)

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艳明 刘一川 李文聪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0 10:34 
核心提示:电视产业和策略研究 媒介融合。2010年伊始,国务院提出我国将在5年内实现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即7月1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三网融合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2010年被称为中国三

电视产业和策略研究

媒介融合。2010年伊始,国务院提出我国将在5年内实现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即7月1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三网融合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2010年被称为中国三网融合的元年,标志着中国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于是在2010年度,探讨电视媒体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找准定位、谋求突破并实现发展,成为电视研究的重中之重。

金雪涛等学者通过论述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来观照中国的电视业务。他们认为,有线电视应从战略的高度开发光纤入户,并提供“多重播放”的捆绑服务是其在未来竞争中取得突破的关键。杨凤娇认为,三网融合给我国的电视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不仅拓宽了电视传播渠道,促进了电视业务的升级和创新,扩张了电视受众,并为形成电视业新格局开辟了道路。弓慧敏通过分析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空间,认为电视必须要与网络媒体多元互动,方能取得长足发展。

除了上述较为宏观的研究外,更多学者针对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展开了相对微观的研究,包括组织机构变革、传媒技术革新、节目内容生产等方面,不再赘述。

评估体系。电视节目评估一直是当今电视从业者及学者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现有的电视节目评估一般以收视率为主要标准,然而这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里,社会环境的变化、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媒体技术对媒介格局的冲击,使得原有的静态的电视评估体系迫切需要得以改革和创新。

金兼斌、李先知认为,新媒体极大地拓宽了电视节目的传播领域,电视节目得到二次甚至多次传播,这使得传统的评估体系已无法全面地适用于评估实施的各个层面。由此他们提供了一种在原有体系上充实和修正过的科学评估电视节目的模型框架。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的评估指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很多学者也针对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的评估进行了探讨,包括电视剧、财经节目等。此外,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岚等人对广播电视品牌评估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建构也进行了探讨,对于广电媒体制定和调整其品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舆论监督和引导。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危机频发的严峻形势。而大众传媒在处理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的进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研究大众传媒、特别是受众广、影响力大的电视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朱春阳、杨绪伟在探讨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时指出,电视媒体要直面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才能更有效地设置公众议程,实现其舆论引导的功能。在尺度把握方面,电视媒体既要满足公众的关注需求,又不应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自己的责任。

国际传播和对外传播。电视的国际传播能力被看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是国家媒体在全球传播格局中不断扩大影响力的战略之年。2010年度,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简称中国电视网或CNC)及其英语频道相继上星开播;央视九套于4月26日正式改版为英语新闻频道,更突出了“国际化”的特色,贴近海外观众收视习惯,成为央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平台。

程曼丽教授指出,对外传播战略应当包含语言战略、内容战略和受众战略。就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品牌战略的实施,她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意识。第二,细分受众市场,提供精准的内容与服务。第三,以深度参与引导国际舆论,扩大影响力。(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