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融合与发展——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综述

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艳明 刘一川 李文聪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0 10:34 
核心提示:2010年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启动,中国电视产业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各种电视节目热闹喧嚣,给电视界带来了诸多思考的空间。本文通过梳理2010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重要会议综述等文献,试图整合中国电视业界及学界对电视实

2010年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启动,中国电视产业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各种电视节目热闹喧嚣,给电视界带来了诸多思考的空间。本文通过梳理2010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重要会议综述等文献,试图整合中国电视业界及学界对电视实践的各种论述,以期描绘出2010年度中国电视研究总体状况的脉络图景。主要内容围绕电视理论研究、电视节目研究、电视产业和策略研究等重要方面。

电视理论研究

电视理论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电视事业发展和决策的理论依据。2010年度电视理论研究继续稳步推进,充分运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学理、美学、仪式观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在构建更为开放成熟的电视理论体系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学理重构。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艺术基础理论明显滞后,未能很好地实现同电视创作实践相协调,于是欧阳宏生、闫伟主张从研究对象、研究框架、理论参照、研究实践等几方面对电视艺术基础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①,对后人的研究及学科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黄勇试图为广播电视建立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②。他认为电视除了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属性外,还具有科技和文化的属性,而其中科技是第一属性,科技决定广播电视的本体形态和自然属性,决定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③;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属性是广播电视属性的社会化,体现了它的社会性,决定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质和传播目的,决定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和价值取向。他的再思考和新认识无疑是有着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美学探讨。电视的美学探讨主要涉及视觉文化、媒体奇观、后现代性等主要概念。

张晶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了思考。他认为,电视艺术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④。

洪艳、刘友林认为,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影像媒体,电视利用视觉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意义和快感,使得“形象”代替实物成为消费的中心,成为“奇观化社会”的主体力量。然而,世界的“奇观化”将人类生活彻底变成了“美学场”,却没有带来“美”的君临⑤。

张兴成从后现代性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与当代审美文化变革。他认为,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打破了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以及此二者的鸿沟所维护着的精英与大众、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权利和价值秩序。因此正是由于电视的高度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不断被审美化,或者说,艺术世界及方式正在不断“日常生活化”⑥。

仪式观。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区分了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与关注信息的传送与接受的传递观不同,作为仪式的传播观念更多关注时间概念上的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以及社会共享信念的表达。电视作为一种仪式,具有建构社会认同空间的功能,这种传播的仪式观在电视研究中屡见不鲜。

张兵娟认为《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媒介仪式,并以“国家仪式”的视角,论述了《新闻联播》的政治秩序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及身份认同建构功能⑦。各个学者通过具体分析我国语境下作为媒介仪式的电视节目个案,深化了电视理论研究。

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电视新闻。2010年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总体上较为平缓。然而各级电视台在现场直播、民生新闻改革等方面也不乏突破和创新,并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虽然这两个方面无法囊括所有研究问题,但是值得我们关注。(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