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应用 >

虚拟化未来发展趋势 开辟通向云计算之路

来源:赛迪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0 09:19 
核心提示:在当今高度自动化、技术驱动的经济环境下,业务能力与IT能力正越发密不可分。IT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推动自身业务向前发展的重要赋能器,IT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决定了业务的成败。

在当今高度自动化、技术驱动的经济环境下,业务能力与IT能力正越发密不可分。IT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推动自身业务向前发展的重要赋能器,IT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决定了业务的成败。

然而,由于IT基础架构日益复杂,不灵活、脆弱和昂贵正成为其代名词,企业IT服务的成本由此水涨船高,导致投资预算穷于应付IT维护,无法最大限度地支持业务。相关调查显示,企业70%以上的IT预算被运用于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维护以维持现状;仅有不到30%的IT预算被运用于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的投资,以实现竞争优势和支持企业创新。

对那些希望通过IT能力拥抱业务创新梦想的企业而言,他们正迫切寻找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将应用和信息从底层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中解脱出来。事实上,这正是当今IT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被重构的IT图景

类似的挑战在一个世纪前人类使用电力的进程演变中也曾出现。

当时,成千上万的工厂都拥有自己的发电机,他们既生产商品又生产能源以解决自身的动力问题。私人发电设施的存在,增加了工厂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可用资本无法运用于直接推动业务增长的领域。同时,一旦技术过时或设备出现故障,便意味着庞大的更新及维护费用。

此后,科技和工程的一系列进步使具备中央形态的大型电厂开始出现。大型电厂集中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促使电力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急剧提升,使电力逐渐成为一种公用事业。对工厂主而言,他们不必再自建发电设施,转而从更加高效的大型电厂购买廉价电力。

如今,电力生产在一个世纪前遭遇的变革正在IT行业酝酿。由单个公司生产和运营IT系统的状况正在被中央数据处理工厂通过公共网格取代。IT正在逐渐演变成公用设施,完成从工具到效用的转变,并由此诞生了一种崭新的IT服务模式,这便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运算方式,IT基础架构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可随处获取的公用设施服务向用户提供,其概念类似于电力、电话。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对云计算的描述是“一种新的运算方式,将可扩展的、富有弹性的IT功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获得更好的技术共享(尤其是多租户应用或虚拟机),增强的自动化,快速动态的改变,政策驱动及面向服务,减少的复杂性以及自动响应”。

云计算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和提升服务质量,将应用和信息从底层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中解脱出来,使IT能够专注于支持和提升业务价值。

云计算的演进

基于硬件和软件基础架构的传统计算模式,让位于基于应用和服务提供的云计算模式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但是,由于商业、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挑战,该转变过程尚需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需要将现有的数据中心转化为内部云(Internal Cloud)。内部云是一种在内部IT环境中提供的云基础架构,它为内部的IT服务提供者带来了云计算的好处。例如一些大型企业在全球往往有多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的繁忙时段并不相同。在如今网络传输速度早已不是问题的情况下,一旦企业认为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数据中心无法满足当前数据处理要求时,便可将任务远程交付于此刻处于闲置状态的其他数据中心。这便是内部云(Internal Cloud)服务。

其次,当内部云出现之后,除单个企业内部的有效运用之外,同一行业或具备相同特性的对等企业之间也可实现数据处理服务的交换,这就是外部云(External Cloud)服务。外部云是一种由托管或SaaS提供商等外部IT服务提供商提供并管理的云基础架构。举例来说,当前有许多企业一方面不希望无穷尽地进行IT投资,另一方面其实际的IT需求正有增无减。面对这样的挑战,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利用对方的资源。例如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众多机构,运算资源每年只为满足短短几天的峰值运算要求,其他时间段则处于闲置状态。假如其他企业希望在不影响银行本身的管理和安全机制的情况下租用闲置的运算资源为其服务,这便是内部云服务。当然,对于未来的外部云IT提供商而言,能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安全机制、费用清算机制以及具备足够的公信力将是外部云能否尽早实现的决定因素。(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