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现状:私有云很忙

来源:中国软件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10 19:44 
核心提示:而在这一切之下的,即所谓的融合基础设施才可能使私有云成为一部完美的乐章。存储和数据共享着同样的高带宽的通用网络。陈旧的、专用的交换机则被整合进了可编程的10Gbps交换机中,I/O功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分块切割。

当某个行业趋势开始到处泛滥之时,你就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销售人员已经不再谈论这种趋势了。有几位消息人士告诉我说,这些日子以来,一些顾客一听到带有“云”字眼的推销噱头时,他们就会暴怒,会放出如下的狠话:“我要是再从你嘴里听到‘云’这个字,我会杀了你,”或者诸如此类的反应。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云这块“招牌”还在蹒跚前行时,云计算这个集技术与技艺之大成的含糊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却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清晰了。

我们可以按照热度排行来考察一下云的四个不同领域:私有云很火--稍后我们会解释它之所以很火的原因。热度稍次的是SaaS,这几乎完全是一种公有云服务。再下面是公有IaaS,例如Amazon.com和Rackspace所提供的服务,最后是用于应用开发的商用PaaS环境。

让我们从最火的私有云开始讨论。

私有云的诱惑力

你可以说所有关于公有云的现象几年前就有了,那个时候,CIOmen就认为谷歌的无限可扩展的、弹性基础设施就是云。作为一种回应,数据中心经理们会拍着额头,咬牙切齿地解释说,谷歌的基础设施完全是为了单一应用的目的而构建的,完全不适合普通的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服务器虚拟化的扩散也开始形成了各类私有云的基础。虚拟化综合了硬件使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快速配置等优点,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一种趋势,今天几乎一半的大中型企业都在把物理主机虚拟化为虚拟机。这是从专用资源向池化资源转移的一次巨大变迁。

当多种应用在大量的虚拟服务器上运行时,私有云就成了管理这些池化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私有云软件来帮助把商业应用的硬件需求转换成对虚拟机的需求;动态地为多种应用分配计算和存储资源,并且能够精确地为所消耗的资源计算收益。这些并非微不足道的问题--如果没有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流程自动化,那么手动维护共享基础设施的工作就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而在这一切之下的,即所谓的融合基础设施才可能使私有云成为一部完美的乐章。存储和数据共享着同样的高带宽的通用网络。陈旧的、专用的交换机则被整合进了可编程的10Gbps交换机中,I/O功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分块切割。运营一个数据中心所需要的大量设备骤然减少--这不仅能节省硬件成本,还能减少管理成本。

眼下非常流行的私有云可能并不是CIO们最初所想像的样子,但在效率和灵活性上却是大大得到提升了的。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回归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家没有订阅过某种公有云服务或其他类型云服务的公司了。如果按美元来计算,大量的金钱依然主要在流向SaaS.如果微软也打算提供此类服务的话,那么还会有更多的钱流向这里。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