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厦大移动云计算 打造“在职”新模式

来源:搜狐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4-06 18:32 
核心提示:厦大软件学院为移动云计算等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出国机会,学生可赴美攻读双硕士、博士,学院向学生提供学分互换等有利政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国外合作院校、跨国企业的外籍领导人也会经常到学校开展合作项目和科研交流。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迎来了建院10周年庆典。厦大软件学院历来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著称。软件学院院长廖明宏在致辞中回顾了学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继续发扬创新型培养模式的观点。究竟“创新型”教育培养模式新在哪里?在实践中又起到了何种成效?记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厦门大学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专业,总结出以下几点“新”举措。

分级教学和企业双导师制

记者了解到,厦大软件学院在教学环节中为保证学习效果,根据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纬度的分级教学。向学生提供多个方向的选修课,供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进行选择。在师资方面,除院内专职导师外,均为每位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均为业界先进企业的领袖人物,直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

厦大软件学院为移动云计算等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出国机会,学生可赴美攻读双硕士、博士,学院向学生提供学分互换等有利政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国外合作院校、跨国企业的外籍领导人也会经常到学校开展合作项目和科研交流。

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

厦大软件学院主张采用实践创新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与产业机密结合的实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专业联合知名企业共建多功能型的联合实验室平台,由企业将项目嵌入到实验室平台,派遣工程师指导学生开发,同时为企业定向培养和选拔人才。

同时在学院以及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的积极支持下,此专业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峰论坛及拓展训练,全方位协助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此“在职”非彼“在职”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另外一个“新”是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职培养。很多同学在初次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困惑,把“在职”简单理解成为边工作边上课,牺牲大量人力和财力,最后拿到一个含金量并不高的结业证书。但经过记者多方了解,发现厦大移动云计算的“在职”概念和传统定义有很大的不同,此“在职”非彼“在职”。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培养研究型学生,虽然很多科研机构也需要这样的学生,但是也应该看到很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本质上已经老化,没有考虑社会的真正需求,学到的知识成为纸上谈兵,没有用武之地,无法与企业需求接轨。在此背景下,厦大软件学院主动出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采用全新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积累丰富实战经验。此专业学生全部采取周末及晚上上课、白天在实验室进行项目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付诸实践,积累经验。

记者通过在校学生了解到,在职培养期间学生可以边做项目,边学理论,实现“技能+经验+学位”的全方位发展。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项目开发经验,更有在知名合作企业带薪实习的机会,降低经济负担。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夕已经具备了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完全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具有云计算服务端和各类移动终端技术开发能力的实用型工程师,在毕业后顺利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业前景更广阔。

“在职式”培养人才缺口巨大

厦门软件园的某知名企业HR也肯定了这种培养模式:“相较于传统的IT领域研究生来说,来我们公司实习的厦大云计算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更强,更具有开发和测试的经验,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从企业角度来看,在用人环节节省了培训、试用期等项目支出,大大降低了成本,因而即便高薪我们也更愿意使用这样实用型的人才。”产业对移动云计算高端人才的特大需求已经显现,特别是具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开发能力的高学历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重金难求。

“在职式”培养已经初见成效,成为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厦大软件学院将继续这一成功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奉献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