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微软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谈“云经济”

来源:IT专家网 作者: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27 12:14 
核心提示:从“云+端”来说,微软是一个实践者,在平台软件上,应用软件开拓上都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我们非常期待2012年是非常大的一年,期待有很多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带给广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

云博会高层互动峰会召开。该高层互动峰会是此次云博会最主要活动之一,行业专家、院士和全球知名跨国企业高层领导嘉宾云集,数千位专业人士与会,致力于打造出高水准的论坛交流活动,为推动加快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下午的云博会高层互动峰会上,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先生做了题为“云经济”的演讲。

微软谢恩伟先生关于“云经济”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各位来宾,大家好,尊敬的黄市长,下午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在微软工作了一段时间,18年,在中部11年时间,然后再上海半年,主要在研发方面做了很多。最近一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多的职业的转折,现在主要负责在整个大中华区市场开拓以及云计算战略。这两年在云计算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从云计算落地,以及在本地的中国云的开发人员和开发厂商做了一些工作。

汇报一下在云计算这方面的想法和战略。

我做云计算落地过程中一直听到一些大家的顾虑和声音,其中有一个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现在云计算非常火爆,全国各个省份谈到高科技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一定会谈到这样一个话题:是不是要建一个云的数据中心?是不是在一个小的地方要建一个中心?实际上,云经济是一个规模经济,今天早上非常容幸能够跟黄市长做非常直接的交流,非常激动,因为黄市长给大家铺了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到2015年需要有百万级的云的服务器的能力,把数据中心作大。这点从供应方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把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大,才能真正达到经济效应。原因很简单。比方说15—20%是电力方面,只有把规模作大以后,才能有这样的能力建这样的供电所,才能够把电源的价格降低到大家得到优惠的层次。

除了电力的一些费用之外,人力资源的费用必然有更多降低,大规模数据中心必然需要更自动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更自动化一些应用软件的管理,当这些自动化能力达到一个高度,对于人力资源成本要求必然会增加。

当大规模数据中心建成,对服务器,对网络设备等等都可以做集成,可以拿到更优惠的政策,从基础设施供应方,只有规模做到一定程度——起码10万台以上规模,才能看到硬件配置等等成本上得到更多更多的优惠。

需求方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些要规模需求呢?在跟广大应用软件合作交流过程中,比如我每天用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使用是非常随机的,作为一个需求方的应用软件开发上必然需要增加更多的缓冲,因为他不知道在某一个时间段到底有多少用户会用电子邮箱,只有当一个数据中心一个云的架构达到一个规模之后,才能把这种缓冲的效应降低到最低点。

时段的变数,比方说,搜索。我们也做了一个调研,Bing搜索,日本搜索达到峰值的时候,欧洲是达到最低点,需要考虑怎么通过大规模设施把资源充分利用,解决时间变数的问题。

比如在美国圣诞节,有的时候是消费的高峰,大家看到一些互联网网站,阿里巴巴等等利用率非常非常之高,其他几个月反而利用率不是一个峰值。美国四月份,4月15号计算机使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因为是大家交税最后一天。

从供应方和需求方两个方面,对于大规模数据中心,大规模以云技术为基础数据中心建设实际是有相当大的需求,的的确确跟黄市长产生一个共鸣。

除了规模效应之外,我到底是要私有云?还有公有云?大家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一些。公有云好象听上去很好,但是安全性难以解决,私有云能不能做到规模经济?微软也做了一些探讨,一个核心观点是,真正能够把云经济效应拉动起来,最根本一点还是需要跟需求更紧密衔接在一起。

跟大家解释一下,在我们调研当中发现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公有云的服务对它来说更靠谱,因为它的起步点非常低,IT能力是很少,怎样通过一些大的厂商能够非常有效、非常安全、非常廉价提供公有云服务,是非常非常适用。当走道大型企业会越来越看到,私有云的应用,因为客户数据比较敏感,另外已经存在现有IT的能力。这个就没有必要把所有数据放在公有云上。

在任何一个产业当中,还是要看到底有什么样类型的一些应用,比如说中型产业,高性能计算或者批量的计算有可能是非常好的一个公有云的应用,如果要走道定植商务运用反而更多是私有云的应用,因为涉及到的用户和数据,业务流程方面实际是非常敏感。从公有云和私有云决策这个方面,微软一直保持这样一个观点:还是要以客户基准,按照企业的性质,企业当中所运用软件,数据的敏感度,它的企业流程本地化等等。作为厂家来说,微软是非常投入,能够在私有云这块已经公有云这块都帮助客户提供云平台技术。

刚才谈了两个方面,云规模经济效应,另外怎样真正去看待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拓展。

下面汇报一下微软在整体战略以及在云计算方面的具体实践。

大家有可能都知道,微软是做平台,我们最全球的产品是Windows,最近两年微软战略做调整,产品核心没有变,不过整体产品战略在慢慢做迁移,最新的战略围绕“云+端”战略。从端方面讲,我认为用户端产品会变得越来越热,用户对客户端的需求,用户体验的需求,内容的丰富程度会越来越多有所提高。2012年对微软是一个大年,2月底我们发布了Windows 8消费者预览版,昨天刚刚在北京发布了Windows Phone系统。微软怎么把Windows作为一个最强的品牌,能够跨越不同的地区,从小的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到大型游戏机大型计算机,这个过程中推出非常统一的用户体验,我们叫做“用户界面”,能够真正做到应用软件互通性,只要做非常少的调整,比如屏幕的调整,就能够直接在windows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上直接使用,同样的运用可以一键转成云服务。

除了这个之外,一定需要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筹建,这个数据中心只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因为有内容,有运用,有具体的一些实践方案。云服务也是微软自己在身体力行的产品,包括尊重消费者的云服务的产品,大家听说这个是“哈庙”(音)他是全球最大的邮箱,现在超过了4亿在使用邮箱,还有游戏的在线,针对消费者我们打通了实实在在的,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在最近两年推出了Office 365,把办公自动化带给商业用户以及我们的开发者。

从“云+端”来说,微软是一个实践者,在平台软件上,应用软件开拓上都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我们非常期待2012年是非常大的一年,期待有很多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带给广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

很多厂家云里雾里谈了很多云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云计算?这里稍微举几个概念。TVB是大家熟悉的香港非常有名的一个媒体,它有一档节目就是港姐的选举,这个港姐的选举带到不同的客户端,智能收集可以做,平板电脑可以做,用户量是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一个峰值。实际上这个应该是非常适合公有云的服务,我们也在跟TVB合作,短短6个月的时间就把模拟的系统放在在线,降低成本。畅捷通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开发平台,因为对创业投带到中小型企业有阻碍的,阻碍在于ERP成本比较高,全球拓展的能力比较有线,因为成本会非常的庞大。创业通也跟微软做了合作,把T3的产品全部营运化,通过香港的数据中心包括它针对东南亚的产业提供云服务和ERP的产业,也非常希望帮助用户实现主导东南亚ERP拓展的愿望。

对于私有云方面,今天在云博会的展台上看一下,更好是云端服务,实际上是微软的团队和高科技做了一些合作,怎样把桌面虚拟化,以及桌面办公作为在线的形式,提供给中小企业。这些都是一些实实在在非常具体的案例,微软案例还不止这些,很期待能够更好的不光把一些概念和战略传给终端消费者,更重要把具体实例上线,能够把黄市长对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愿望能够实现,把基础设施能够百分之百利用到。

谢谢大家,也非常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继续跟重庆合作,特别是在云计算这个领域有重大的突破,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