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垂直型晶体管NAND闪存芯片技术恐将提前至2013-2014年投入实用(3)

来源:CNBeta 作者:semimd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30 21:06 
核心提示:他介绍说:由于芯片厂商们在现有的平面型浮栅结构上继续微缩制程尺寸时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限制和困难,因此许多厂商都已经开始研究与此有关的课题。厂商们试图确定出要在1Xnm级别制程节点继续使用平面型结构,其产

他介绍说:“由于芯片厂商们在现有的平面型浮栅结构上继续微缩制程尺寸时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限制和困难,因此许多厂商都已经开始研究与此有关的课题。厂商们试图确定出要在1Xnm级别制程节点继续使用平面型结构,其产品在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能否满足顾客的要求。而要继续微缩平面型结构的晶体管,他们必须动用四重成像或EUV光刻技术。”

最近,东芝公司宣布已经在其位于日本四日的芯片厂中建成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东芝还宣称这间工厂将被用来生产高等级制程的平面型结构NAND芯片,也可以满足垂直型结构NAND芯片的生产要求,有趣的是,东芝故弄玄虚地将垂直型结构NAND芯片称为“后NAND时代闪存芯片”。

Chen则认为,平面型结构的NAND芯片其位密度极限在128Gbit或256Gbit水平。而采用垂直型结构技术之后,初期的55nm制程对电路设计准则的限制并不多,而且“需要进行光刻的图像层数也并没有增加,有的图像可以一次光刻成型。”据他认为,“垂直型结构制作的难点转移到了淀积/蚀刻工艺方面。NAND芯片厂商的生产工艺必须保证在蚀刻由氧化层和氮化层组成的多层结构时,蚀刻工艺应具备较高的选择性,在蚀刻掉氮化层的同时保持氧化层的完整。因此必须对材料的属性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膜层的低瑕疵率。”

Chen还认为,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NAND闪存技术的核心内容在于氧化层与氮化层薄膜组成的堆叠结构的制作技术。这种堆叠结构制成之后,再把叠层中的氮化层蚀刻掉,并以钨材料取而代之,而保存下来的氧化层则起到隔开各个用作存储单元的晶体管的作用。他介绍说:“这种由氧化层和氮化层组成的32层堆叠结构的形貌必须保持极高平整度,均一性必须控制在1%以内,而且内部不能残留有任何空气泡。”

Dixit则表示,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NAND闪存技术投入实用的时间点“肯定不需要等到5年以后。在今年的VLSI大会召开之前,有人还认为其时间点可能要等5-6年。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只需要再等2-3年就可以看到这项技术投入实用。”

Novellus的COO Tim Archer则表示,在过去的2000-2008年中,NAND闪存芯片的成本以很快的速度下降。但自那以后,折算到位的芯片成本进一步压低的难度则开始逐渐增加。而转移到垂直型晶体管的NAND闪存芯片技术路线后,闪存芯片厂商将可以避开光刻成本高昂的不利因素,而同时芯片的核心尺寸又可以因为采用了多层存储结构而进一步缩小。

最后,Archer在Semicon West2011大会上表示,NAND闪存芯片厂商未来有可能不会走16nm制程+多位元存储架构平面型晶体管结构NAND闪存的路线,相反,他们有可能改走55nm制程+每个NAND记忆串列由32对存储单元组成的技术路线。“这样可以给NAND闪存芯片厂商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随之而来的则会是固态硬盘业的大兴盛。”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