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海外对华芯片技术输出严防死守,5G将成中国芯片业赶超时间窗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叶晨晖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10-26 10:56 
核心提示: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集成电路进口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中国外贸进口额最大的三项工业制成品为:集成电路、汽车、液晶显示面板。其中,集成电路2017年进口额达到1.76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超过原油,位列所有进口产品首位

在近期举行的2018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几乎所有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均达成共识,5G时代将是中国芯片产业迎头赶上的关键窗口,未来5-10年中,中国芯片产业必须在全球范围站稳脚跟。虽然发达国家在对华输出集成电路技术方面严防死守,但5G、物联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也给中国芯片行业带来了腾飞的机遇。

技术易追赶,生态难撼动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维持着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禁令,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天河二号等超级计算机的崛起,美国又在高性能计算机和芯片方面加大了对我国的限制,试图延缓中国计算机发展。

欧美日等国家在冷战时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限制对外技术出口,冷战后巴统解散,不过美国联合多国设立了瓦森那协定,继续限制对外技术出口,特别是高新科技,半导体技术就是其中的重点。美国政府也多次表态半导体技术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美国不能放松。

而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集成电路进口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中国外贸进口额最大的三项工业制成品为:集成电路、汽车、液晶显示面板。其中,集成电路2017年进口额达到1.76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超过原油,位列所有进口产品首位。

对于芯片企业来说,有时发展的最大阻碍不在技术,而在专利。先入局的玩家会不断用专利加高后来者的门槛。后入局者要么乖乖上缴专利费,要么另辟蹊径。然而日子久了,全行业的人都已用惯了此前的技术,一想到其他技术还得重新学习、重新验证,也就懒得再去费心琢磨。这就是国际芯片产业的“生态”。有时技术易追赶,但生态难撼动,中国自主芯片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生态体系问题。

芯片产业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国际半导体巨头称霸的每一个“山头”,都有中国大陆企业与之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锋。

从产业链三大环节上看,中国大陆在芯片封测领域发展最好,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上,中国大陆企业已基本抹平了与国际顶尖企业的差距,长电科技的封装技术专利数量,在中国和美国都是同行业第一位,其中先进封装技术专利超过了67%。而在芯片制造环节,中国大陆企业的实力则最为弱小,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最大。至于芯片设计环节,个人电脑CPU有龙芯中科,在超算领域有申威、飞腾等。GPU领域则有景嘉微和兆芯,在存储器还有长江存储。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芯片行业已初见曙光,但依然还未完全告别低水平竞争的局面。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前不久就感叹道,中国人用了那多年优盘,终于用上了自主研发生产的存储芯片。虽然这个“第一”来之不易,但仍然仅代表最低阶的存储芯片,中国芯片厂商想要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多个关键领域进军中高端市场。(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