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基于信令优化的用户感知体系

来源:大唐移动 作者:大唐移动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11-07 11:44 
核心提示:前言 当前,基于用户感知的主动关怀将成为建立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移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当前三大运营商3G通信的网络覆盖、业务内容和资费水平趋近相同的情况下,用户感知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客户对移动运营商的忠诚度。本文详细介绍大唐

前言

当前,基于用户感知的主动关怀将成为建立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移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当前三大运营商3G通信的网络覆盖、业务内容和资费水平趋近相同的情况下,用户感知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客户对移动运营商的忠诚度。本文详细介绍大唐移动基于十年网络优化经验积累而成的用户感知体系解决方案,以期对移动运营商建立客户忠诚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客户感知评估体系的需求背景

随着移动网络建设的成熟和运维经验的积累,用以衡量网络性能的KPI指标基本能够满足运营商的要求。但是随着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客户对移动运营商的忠诚度将直接决定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成败,因此,对客户忠诚度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用户感知,成为了网络提升的重要方向。而传统上基于网络计数器统计的KPI指标,越来越难以满足精细体现用户感知度的要求。以至于网络中经常出现网络KPI指标良好,而客户抱怨主观感知差的问题。

传统的KPI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运营商衡量自身网络质量的关键指标,在用户感知的度量上,传统的KPI指标模式,遭遇到了何种挑战呢?一方面,传统KPI粒度大,统计平均的指标无法表征个体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设备传统,测量手段有限,覆盖类指标、用户面指标(话音质量)难以考核,使得原有KPI体系不全面,片面追求掉话等部分指标可能使得这些非考核的重要指标恶化;再则,传统话统指标基于网元设备的处理过程,没有面向客户感知设计,使得指标的统计点不对应实际客户感知。正是由于这些严峻的挑战,使得运营商需要有新的模式来衡量用户感知度。

用户感知优化的问题,症结在于,用户感知度是一个主观的情感指标,很难用技术去衡量——如何对个体感受的度量过程建立一套精确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一个端到端业务的质量,成为用户感知优化的关键技术。

其实,用户感知度方面的研究早已展开,世界各地的通信工作者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感知度重要性的问题。在3GPP对客户感知的概念定义为: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The overall acceptability of an application or service, as perceived subjectively by the end-user (see notes 1 and 2).

NOTE 1: Quality of Experience includes the complete end-to-end system effects (client,terminal, network,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etc).

NOTE 2: Overall acceptability may be influenced by user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Form 3GPP 26.944/ITU G.100

在这里,3GPP强调用户体验(QoE)是属于主观层面用户对某项业务或者应用的综合满意程度。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如端到端网元性能、业务内容等。本文我们所关注的是与端到端业务质量有关的客户感知,不对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由于用户体验属于主观的范畴,不容易进行评估,所以标准要引入客观量化QoE的指标体系,对影响QoE的因素量化成可测量的指标。而大唐移动用户感知体系的建立也遵循3GPP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大唐移动用户感知体系构建

要量化用户感知的相关指标必须借助于现有的指标体系,即从QoS及KPI等相关的网络业务指标中,寻求量化的关联关系。通过相关算法及要因分配达成量化感知指标,寻找感知关键要因的目的。我们通过在业务方向上的接入性、保持性、完整性的优劣进行用户感知体系建设。目标在于建设完整的指标体系,增设业务质量指标集;分析客户感知与业务质量的关系;分析业务质量与网络质量的量化关系;分析影响网络质量进而影响业务质量关键因素,研究提升业务质量的手段。

为此 ,我需要进行通过传统KPI到用户感知KQI的过渡工作,该工作是建立用户感知体系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基于传统的KPI模式,用户感知体系的构建有一个坚实的应用基础;另一方面基于传统的KPI模式,对于指标的提升和改进都有对应的工作模式:(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