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从芯片功能分析角度看苹果A5与A4及未来A系列处理器的发展路线

来源:eetimes 作者:CNBeta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4 11:01 
核心提示:苹果公司的iPad2刚刚公布才不到一个月时间。人们对这款新上市产品的分析已经是铺天盖地,从smartcover里面内嵌磁铁的设计,到A5处理器的核心布置图等等就已经在产品正式发布上市后几天之内公诸于世。

苹果公司的iPad2刚刚公布才不到一个月时间。人们对这款新上市产品的分析已经是铺天盖地,从smartcover里面内嵌磁铁的设计,到A5处理器的核心布置图等等就已经在产品正式发布上市后几天之内公诸于世。而在轰轰烈烈的第一轮iPad2解密潮结束之后,恐怕新一轮iPad5的详细电路分析也已经在出台的准备过程中。

一年前,当苹果A4处理器面世的时候,人们同样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分析,当时,人们是怀着对苹果能在刚刚收购了PA Semi公司不久的条件下,只花如此短的时间就推出A4处理器而感到敬佩不已的心情,对这款产品来进行分析。而到iPad2的A5处理器,情况则有所不同,时间已经又过了一年了。

那么,苹果A5处理器的初步分析结果究竟如何?它能够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水平吗?

回顾A5的“前辈”A4:

2010年1月27日,苹果首度公开了有关iPad和A4处理器的演示文件,前者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后者却在暗中积攒能量。

2010年里,A4开始出现在iPhone4,iPod Touch和Apple TV等产品上。尽管iPad的成功并非主要仰仗A4,但A4的表现也还算到位。毫无疑问,当时A4已经成为苹果采用iOS系统的各种设备的核心部件,也是苹果赚钱机器中的重要一环。

 尽管在消费电子市场,不少消费者们已经被苹果的产品搅得意乱情迷。不过这一次我们准备从半导体市场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苹果的A4和A5处理器。尽管从实力和资历上讲,现在就把A4/A5与其它半导体市场上的处理器产品相提并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由于这两款产品的高产量和高额利润,其它的半导体公司其实也已经开始重视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产品。

当年A4处理器公布的时候,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款处理器的设计工作有多少是真正由其收购的设计团队,特别是PA Semi的那一帮人马,来完成的?尽管当时有关这个问题有许多的传言,但我们希望找到一些实际的证据。为此,我们将自己和其它几家分析机构对A4芯片显微分析的结果综合在一起,给出了我们自己的判断。

我们认为,A4处理器中应该有采用苹果收购的Intrinsity公司的芯片设计技术。另外我们还发现A4在功能电路的分块设计上与三星的S5PC110的风格非常相似。从这点上看,苹果的A4处理器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由苹果自主设计而来,实际上,A4中仅有两个电路功能模块与三星的S5PC110有区别,可见A4处理器很可能采用了别家公司的芯片设计技术。

而A5理应有所不同,毕竟留给苹果的开发时间相比之下更多了,而且三星也已经准备在自己的Galaxy 10.1产品上转向使用Nvidia的Tegra2芯片。

苹果A5与A4在芯片内部结构上的区别:

通过对苹果A5处理器初步的芯片显微分析,我们发现A5主要有两方面的特性值得注意。首先,A5的核心面积要比A4大了不少。UBM Techinsights 和Chipworks两大分析机构都得出A5的核心面积达到12.1X10.1mm=122平方毫米的结论。相比A4的53平方毫米,其面积增加到了A4的2.3倍。
 我们来看一看A4/A5的核心布置图,考虑一下是什么导致了A5面积的极大增加。这里我们采用的是Chipworks的核心布置图,图中可见,A5中集成的两个ARM核心占去了A5总面积的14%左右,这个比例与ARM单核心在A4中占取的面积比例是大致相似的。

那么GPU部分如何?Chipworks给出的布置图中并没有明确给出GPU功能模块的位置。不过,考虑到GPU核心的本质,它应该是内含大量缓存电路,而且占地面积较大的一个模块。那么图中的4号逻辑模块(Logic core4)显然比较符合这个条件,这个模块是除了ARM核心模块和5号逻辑模块之外最大的一个模块。不过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4号逻辑模块的尺寸和内部结构基本相似。但为了讨论方便,姑且假设4号逻辑模块就是我们关心的GPU模块。从占地面积来看,如果我们将CPU和GPU模块加在一起,将占去8平方毫米的面积,剩下的41平方毫米则留给其它如数据处理模块,模拟功能模块以及输入输出模块等部分。(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