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三网融合大势所趋 有线在危机中探求机遇(2)

来源: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13 09:28 
核心提示:拥抱互联网 OTT或为有线机遇 2012年的最后一天,也意味着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结束,虽然一路走得并不顺风顺水,但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2013年开始,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这不仅是信息通信和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

拥抱互联网 OTT或为有线机遇

2012年的最后一天,也意味着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结束,虽然一路走得并不顺风顺水,但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2013年开始,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这不仅是信息通信和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国家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将加深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三网融合虽已步入推广阶段,但国网公司至今未能正式挂牌。网络视频、互联网机顶盒等OTT等新兴媒体有线业务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广电深感危机日渐深重。据CNNIC统计,2012年网络视频用户数已经达到37183万,年增长率达到14.3%,二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已经从2008年的70%降至2012年的30%,增长率-40%,难怪有人鼓吹电视即将消亡。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人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工具,建立于互联网之上的OTT业务必然迎合用户需求,微信突破3亿用户就是一个例子。虽然OTT的迅速扩张对有线是不小的困扰,但是凡事穷则变,变则通,OTT是祸是福最终还是取决于有线的应对方式。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三至五年后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的目标。这份鼓励电台电视台与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媒体结合的文件,体现了广电行业欲变OTT业务的危机为转机、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态度。

拓展终端 多屏互动

在CCBN2013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线公司副总经理刘众表示“在2013年,三网融合的重点是以智能终端接入为主,建立数字电视网,进一步加快基础网络的改造,而技术的进步更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动力支撑。”三网融合对用户来说是终端的无缝衔接,TV、Phone、Pad、PC,多种终端,同样的享受是用户的追求,而有线的终端一直单一地集中在机顶盒领域,这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终端无界限,有线大可不必拘泥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有线优秀的节目资源若能借助多种终端灵活地服务于用户岂不是两厢得利的事情!要实现无缝的多屏互动,保证视频质量,编解码器是关键,算通下一代HEVC编码器是在H.264/AVC high profile 的基础上,压缩效率提高一倍。即在保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视频流的码率减少50%。随着终端更新和升级,可全面应用于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三屏点播等综合性解决方案。据悉,这款解码器也将出现在CCBN2013的会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