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其他 >

三网融合缓慢 部门利益争夺仍是根本原因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丁海润 发表时间:2013-04-13 19:06 阅读:
核心提示:向广电系开放的“部分基础电信业务”是什么?知情人士透露,将是宽带接入和网元出租两大部分。这意味着,获得许可的广电企业可以直接面向公众经营宽带业务,也可以向外出租自己网络的管道、光纤、数字电路和中继专线等元素。不过,据了解,在试点阶段,固话、

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三网融合缓慢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加紧制定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其核心目标已经确定:计划到2015年年底,全国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具备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各项网络服务功能。

这是三网融合自2010年明确时间表后发出的又一积极信号。

基于此,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预计,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可达130亿元、320亿元和1000亿元,合计超过1400亿元。更有机构预测,三网融合将拉动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并带来网络建设、内容与应用服务等产业的繁荣,促进我国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或许,把以上光鲜的数字称为“愿景”再合适不过。

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对待三网融合,要急,但也不能太急。”他指出,“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肯定能做好,这两年进展也较快。但涉及技术和机制问题,需要部门间进一步协调,又不能太急。总体而言,有喜有忧,喜忧参半。”

三网融合究竟是谁的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那么,三网融合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形象地描述了三网融合的“伟大”之处。他谈道,在实现三网融合后,百姓家就不需要电视有条线、电话有条线,一种线路所有服务都可以得到。除了可以节约资源外,三网融合还实现了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用一个网络、一种平台进行服务,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最后一句话的描述,已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有专家预测,三网融合过程中,市场商机将会高达数千亿乃至一万亿元。最终,一个远超过万兆级的大市场,将呈现在投资者和相关业者眼前。

不仅如此,更令各级政府兴奋不已的是,有机构预测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将对中国GDP增长的拉动不小于1个百分点,新衍生出的行业估计在前期就能创造出上百万个就业机会,而提升整个产业效能和效率更是难以用数字衡量。三网融合的溢出效应,将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向节约型和内涵式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是三网融合的正面效应。在电信专家侯自强看来,三网融合的实质是电信和广电之间的市场准入的问题。而二者在实力对比上存在明显差距,这就造成了互抢“地盘”。

记者查看2010年资料发现,广电拥有1.64亿有线电视用户,营业收入是1959.5亿元;而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600050)和中国电信)拥有电话用户106107.2万,营业收入是8424.3亿元。

互相制约致长期陷入僵局

长期以来,广电和电信都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地,但又通过行政壁垒的方式阻止对方入侵,以致长期陷入僵局。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稍后的广电总局。值得玩味的是,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业内人士透露,这涉及到部委的放权问题,“为了利益最大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常有的事。”

同年,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

这期间,广电系统就曾试图摸索开展一些电信业务,但受到电信运营商的强烈抵制。

遗憾的是,为配合监管需要,当时三网融合的雏形被严格叫停。(责任编辑:丁海润)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