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技术 >

三网融合的形势下电视新闻新型互动模式的构建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守信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4-27 17:37 阅读:
核心提示:本文将遵循媒介融合与信息传播的规律,通过观察归纳、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三网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的新型互动模式,以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

2010年被称为“中国三网融合的元年”,上半年三网融合工作不断取得实际进展。然而,电视新闻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形态,在新的语境中应当具备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形态。本文将遵循媒介融合与信息传播的规律,通过观察归纳、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三网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的新型互动模式,以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

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通知,公布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这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其中,网络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升级改造;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城镇光纤到户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也催生出了个性化信息、交互式传播等新的传播理念。

电视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形式,在新技术和新传播理念的合力作用下,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形态,以适应媒介的发展规律和受众的需求。

一、三网融合的背景中,电视新闻的现状

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中,电视新闻面临着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据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拥有网民3.84亿,人均周上网时间达18.7小时,网络新闻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普及率达80.1%和62.6%。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目前网络新闻的普及率是很高的,其受众规模也很大,我们随机抽样的200位调查者中,每天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的人数达到66.1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新闻具有时效快、互动性强、分类明确、信息极具个性化的特点,这些都是电视新闻所无法比拟的。

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大规模改版掀起了国内电视新闻改革的浪潮,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更具权威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各省级电视机构也开始大力开发本地民生新闻,将短信、热线电话、基于互联网的节目论坛等互动方式应用到电视新闻的生产、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但是从互动的层面来看,当前国内的电视新闻所应用的互动方式还十分传统,这与三网融合形势下的新型互动模式还相距甚远。同时,许多受众希望能通过大众媒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此看来,构建电视新闻新型互动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电视新闻新型互动模式的前提:电视新闻生产方式的革新

解决电视新闻的瓶颈--互动性差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构建数字化电视新闻互动平台。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的互动仅停留在热线电话、手机短信、亦或网络论坛,这些互动模式的最大缺陷就在于他们都不是共时态的,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互动信息的反馈时效性很差。并且国内目前所呈现出的共时态互动模式,仅局限在制作方,即不是由受众方发起的,而是由电视机构创建的,与其记者、评论员、预先指定的场外受众等连线所呈现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其实这个过程中,电视新闻受众仍是被动的接受新闻信息,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途径向公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的事实说明,目前国内的电视新闻还停留在传统的PCC(Professional Created Contect)生产制作模式上,即专业内容制作模式。而我们所要构建的数字化电视新闻互动平台则是要促进电视新闻由PCC模式向UCC(User Created Contect)①模式转变,即用户制作内容模式,使普通用户能够共享并参与到“非线性内容生产”的过程中。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用户内容制作模式,并不意味电视用户作为所有电视新闻内容的生产方,而是仍以电视机构生产制作的新闻为主,由受众参与到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环节;另一方面,受众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数字化电视新闻互动平台,供其他用户和电视机构交流共享,这实质上是打破了传统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电视机构和电视受众在实时交互状态下完成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其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模式不仅符合建构电视新闻新型互动模式的要求和特点,同时也符合未来新型互动媒介的发展规律。(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