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移动重构飞信能否甩掉电信思维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陈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25 13:12 
核心提示:很明显,中国移动并没有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还在按照电信企业的传统方式来处理已经迫在眉睫的项目。很难想象,当飞信在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完成了业务重构之后,微信家族里恐怕又多了一款更具杀伤力的OTT产品。

尽管中国移动并不愿意承认,但这家拥有全球最大用户规模的电信运营商真的开始对来自行业外的竞争感到恐慌了。

在“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的内部文件被媒体曝光之后,中国移动对微信等OTT业务的恐慌被公之于众。一年多之前,中国移动对飞信产品进行多次升级,还只是为了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吸引异网用户;而如今,在陷入“被管道化”的尴尬境地之后,中国移动终于决定对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产品飞信进行业务重构。

按照这份内部文件披露的信息,中国移动计划招标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将飞信、飞聊两个产品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使其成为正面应对OTT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

那么,飞信业务将如何重构?在重构过程中,它会遇到哪些困难?中国移动能否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真正甩掉电信化的思维套路,借助重构后的飞信产品绝地反击?

迟到的业务重构

绝大多数年轻的手机用户对飞信并不陌生。六年前的2007年6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无线即时通信工具飞信,开始了与手机QQ、移动MSN的正面交锋。

那时,人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出现微信和米聊,手机QQ和移动MSN也并没有多少高明之处,而飞信在正式商用之初就实现了一些颇具吸引力的功能。比如,任何一个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开通飞信业务,并可通过PC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发送免费的即时消息,使用手机登陆飞信只需支付相应的数据流量费。

与手机QQ等即时通信工具不同,飞信当时的优势在于“号码价值”——即使接收方不在线,也能够以短信的形式收到好友发送的消息。

这种号码价值,直接推动了飞信业务的快速增长。到2010年,飞信成为中国移动旗下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注册用户数增长到2亿,且用户活跃度较高。更为重要的是,飞信产品对于中国移动增强用户黏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使用飞信业务的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离网率明显低于普通用户。

遗憾的是,中国移动没能把这一用户规模巨大的互联网产品变成手中的王牌。

来看看飞信在近几年里所经历的缓慢升级:2010年2月开放邮箱注册功能,2011年11月开放异网短信功能,2012年5月支持异网手机号码注册使用,2012年7月支持“昵称+密码”方式注册。

这几次产品升级对于飞信本身而言,算是有一些进步——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只有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才能注册使用飞信业务”的局限。但同时,中国移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狭窄思路也在这几次产品升级中暴露无遗——在这几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应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竞争,如何吸引异网手机用户,如何减少用户流失,却忽视了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更为可怕的竞争。

直到微信势不可挡的来袭,中国移动才重新拿出已经“被边缘化”的飞信产品,想要通过业务重构的方式来弥补损失。(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