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移动支付根本利益难调和 中移动与银行合作暂限战略层面(2)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宋滟泓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7-16 13:28 
核心提示:试探背后的深意 标准之争似乎没有了悬念,这也让银行业和电信运营商的携手更多了几分深长意味。在广东移动和快付通的合作中,由于在SIM卡中内置了符合13.56MHz标准的用户电子签名证书,使得SIM卡具备了网银U盾的功

试探背后的深意

标准之争似乎没有了悬念,这也让银行业和电信运营商的携手更多了几分深长意味。在广东移动和快付通的合作中,由于在SIM卡中内置了符合13.56MHz标准的用户电子签名证书,使得SIM卡具备了网银U盾的功能。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移动和银行业的合作某种程度上更具试探意义。因为中国移动和银联签署的合作协议,更多的只是战略方面的说辞,并无更多实质上的落地行为。而广东移动和快付通的合作,虽然已经有了具体的产品,但据本刊记者了解,这个合作仅限于远程支付,即让手机用户完成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等基本功能,并未涉及手机刷卡等近场支付。对于合作领域的局限,姚华伟解释,“希望逐步培养用户的感知,从市民日常熟悉的应用开始做,然后再向纵深拓展。”

而这样的浅尝辄止甚至是纸上谈兵也被业内理解为有可能是双方正在等待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最终确定。有观点认为,中国移动频频向银行业“示好”,透露出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移动似乎有意向13.56MHz标准靠拢。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已决定封闭2.45GHz,全力以赴发展13.56MHz。其中,封闭是指在之前发展的部分学校、公司等集团客户内部使用,并不作进一步扩大。而现在13.56MHz的支付卡片已经能够集成在SIM卡中,技术上已经突破瓶颈。

无法乐观的未来

尽管移动支付标准眼见着就要落地,相争的双方似乎也有冰释前嫌的趋势,但对于移动支付是否就因此走上了顺风顺水的康庄大道,业内却并不乐观。

移动支付涉及到银行、电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不同的利益集团,各自又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这让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歇过。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就认为,“整个移动支付市场基本是三股力量并行的趋势。首先,第三方支付厂商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较多的优势;其次是电信运营商凭借着其在通信技术、网络和用户方面有雄厚基础,纷纷成立自己的支付公司;最后是银联,银联与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厂商合作,不断地进行行业应用的探索。”

但是,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却并不利于移动支付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进而降低成本,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Visa中国区总经理廖光宇就告诉《IT时代周刊》,虽然国内移动支付前景广阔,发展迅猛,但由于产业链上各方彼此竞争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此外,安全性也是制约移动支付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据国外的运营情形,移动电商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还无法做到保障安全,这不仅是行业弊病,也是国内大多数支付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在廖光宇看来,在移动支付发展的初级阶段,培育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习惯,提高移动支付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促进竞争立场上的各方共同培育市场,都是国内产业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