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移动支付根本利益难调和 中移动与银行合作暂限战略层面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宋滟泓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7-16 13:28 
核心提示:标准之争似乎没有了悬念,这也让银行业和电信运营商的携手更多了几分深长意味。在广东移动和快付通的合作中,由于在SIM卡中内置了符合13.56MHz标准的用户电子签名证书,使得SIM卡具备了网银U盾的功能。

即使移动支付大局未定,银行业和电信运营商均认为这无碍双方接下来共谋发展。

6月21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在产品研发、技术标准、受理环境建设、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双方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本刊记者还获悉,双方将共同探索手机终端的更多支付功能。以手机SIM卡等为银行卡账户载体,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在线购物等远程支付服务。此外,用户可在商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贴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识或中国移动“手机钱包”标识的场所,通过手机直接实现快捷支付。

两支“国字号”力量的合作,顿时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业界相信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落地之日将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此次携手是战略层面的“务虚”,那么,早些时候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与深圳快付通的合作则更多了实战的味道——双方通过在手机SIM卡中内置U盾的方式,实现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等一系列功能。

据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介绍,两家公司合作推出的移动认证支付产品,通过手机号码和银行卡账户有效绑定,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即可完成转账、信用卡还款等操作,切实解决用户汇款难,信用卡还款不方便的问题。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银行业和通信行业频频携手共谋移动支付大计无疑让业内侧目。此前,由于移动支付标准悬而未决,银行业和通信行业都在铆足了劲争夺移动支付的主导权,也让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掣肘,而这样剑拔弩张的局势终于因为双方的携手有所缓和。

在广东移动与深圳快付通的合作仪式上,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于松柏透露,央行正在编制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有望很快出台。

标准之争似乎很快将有定论,而中国移动和银行业间接二连三的携手似乎也让业内看到了双方以“大局”为重的妥协。但移动支付是否就将因此实现两个行业的握手言和,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标准疑云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支付已经逐步成为民众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移动支付总额将超过1715亿美元,移动支付的用户将超过2亿,从2011年到2016年,移动支付将取得平均每年43%的增长速率。到2016年,移动支付将形成一个价值高达617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那时的用户规模也将暴增至近4.5亿。

在国内,移动支付也即将迎来跳跃式的发展。易观国际预计,到2014年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

移动支付的井喷,自然让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各方均跃跃欲试企图抢食蛋糕。然而,让业内尴尬的是,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一直未能尘埃落定。

银行业主推的是在国外市场上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13.56MHz标准,其已经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POS终端机。中国移动采用的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标准。

双方在标准之争上针尖对麦芒,源于各自都在移动支付上有着自己的优势。运营商在移动方面拥有海量用户和终端的巨大优势,这使银行业望洋兴叹;而银行业在安全性方面的先天优势则是运营商无法匹敌的。

正当业内揣测移动支付国标最终或将让两种标准共存之时,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2012第四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的一席话似乎预示着移动支付国标的争论即将告一段落。据柴洪峰介绍: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