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移动需不需要固网牌照?(2)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孙永杰 尚斌 金峰 陈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6-11 11:40 
核心提示:虽利好于战略布局,但中移动也应冷静地看到其中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获得固网牌照后,中移动将成为舆论笔下彻底的垄断企业,对整体运营而言将阻力倍增。 其次,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能够获得固网牌照,尽管长期利好

虽利好于战略布局,但中移动也应冷静地看到其中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获得固网牌照后,中移动将成为舆论笔下彻底的垄断企业,对整体运营而言将阻力倍增。

其次,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能够获得固网牌照,尽管长期利好,但是短期内会增加大额投资,同时在网间结算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短期利润指标将产生显著影响。况且固网业务的投资回报不及移动业务,而中电信及中联通已各占据南北宽带市场,中移动固网前景其实不容乐观。固网牌照放开之后,中移动的家庭有线宽带业务在一定时期内也许会成为第二个TD-SCDMA——投资大,见效慢。

再次,从当前基础建设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最基础的传输资源,中移动目前只是做到了网络覆盖,而没有对家庭宽带预留带宽资源,说白了,还要重复建设。今明两年是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TD-SCDMA向TD-LTE升级,两种制式对于用户的最大感知是速率的大幅提增,只是这一方面需要无线空口的技术革新,另一方面需要有线资源的跟进支撑。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4G和有线宽带同时建设,还要打市场、拼营销,那么可以预见,在现有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顾此失彼的可能性较大。

最后从竞争合作的角度来讲,苏州移动此前趟出的“围魏救赵”模式(联手广电以低价杀入固网市场)在某些省市才刚刚启动,获取固网牌照将直接导致与广电的准合作伙伴关系变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中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移动应冷静地看到获得固网牌照的利弊两面性,当下应继续深化与铁通的合作,尽快建立以宽带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此外,无论必然要面对的4G还是可能面对的有线,都要“啃食”大量的传输资源,所以当下中移动一定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建设基础网络。

牌照若发,铁通尴尬地位或转变

几经期盼,“686号文”终于在2011年底到期了,中国移动终于有机会正式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目前正积极向工信部申请固网牌照。

在此之前,根据“686号文”规定,中移动固网业务只能授权铁通经营。受到政策限制和内部战略影响,近三年来,看着中电信、中联通高歌猛进,中移动的固网业务增长缓慢,并且固移融合等市场策略或者无法执行,或者低调推进。而铁通的地位也变得相当尴尬,作为悬于母公司之外的独立公司,既无法承担母公司固网发展的重任,也无法同母公司进行有效整合,获得母公司的资源。

但是,如果“686号文”的限制能够被打破,中移动能够正式获得固网牌照,或许铁通的尴尬地位就可以得到转变。(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