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风能 >

易跃春:陆上风电仍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重心

来源:中国电线电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7 15:46 
核心提示:风电的超高速发展是"十一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随着陆上风电资源的日益紧俏和长距离输电的困扰,海上风电开发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认为,由于海上风机质量和海域使用方面的问题,陆上风电将是我

风电的超高速发展是"十一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随着陆上风电资源的日益紧俏和长距离输电的困扰,海上风电开发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认为,由于海上风机质量和海域使用方面的问题,陆上风电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重心。

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新增装机容量1893万千瓦,保持了全球第一的排名。易跃春认为,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这包括国家的重视:在2010年出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近期将公布更具指导性的实施细则。

我国的海上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详查初步成果,在我国5到25米水深的海域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在当前三北 (西北、东北和华北) 地区遭遇"窝电"尴尬的时候,这点特别具有诱惑力。易跃春指出,在诸多有利条件下,2015年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预计可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

虽然海上风电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却要艰难得多。首先海上风机的质量带来了困惑。近年来,我国的风电机组制造业实现?quot;跃进式发展",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一批企业相继上市并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过快推进带来的隐患也开始频繁显现,一些陆上风机多次出现脱网、倒塌等事故,给行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从目前情况看,并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海上风机。即使是国产风机老大华锐的产品,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更换部件的问题。为此,龙源电力在其运营的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中,使用了8家厂商的16台试验机组,期望找到最合适的机型。此外,海域使用的矛盾也是一大制约因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近海海域不同于西北的戈壁荒漠,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军事、电缆、航运、滩涂围垦等多方面的因素,部门协调难度较大。

易跃春介绍,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规划是,重点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海上风电建设。这样的侧重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有道理的。在浙、闽等东南沿海省份,台风的破坏力非常强,现有的海上风机并不足以抵御这一风险。

因此,陆上风电仍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重心。虽然"三北"地带资源丰富的高风速区域几乎被瓜分殆尽,但广袤的南方内陆低风速区还有不小潜力。未来的风电发展,将从大规模基地建设转向大规模基地建设与分散式开发相结合的路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