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其他 >

日央行新增1万亿日元特别贷款 中国加息压力大

来源:南方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9 16:56 
核心提示:对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只能通过加息对冲未来通胀风险、通过汇率波动对冲人民币未来升值压力。刘旭预测,最近一两个月内,国内的紧缩氛围不会变化,4月可能会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2个月之内央行还有可能继续加息。

4月7日晚间日本东北部发生的7.4级强烈余震,让人们把焦点聚集在日本央行为赈灾而释放的向市场注资的信号上。

在4月7日的金融政策会议上,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下称日银)决定,将对3·11日本东北地区地震和海啸灾区的金融机构提供总额达1万亿日元(约合117亿美元)的“受灾地区支援贷款”。

3月7日日银总裁白川方明在记者会上表示,1万亿支援贷款政策的目的是为受灾地企业和个人恢复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帮助当地重建金融系统。

8日,东京股市收盘走高,日经指数收涨1.9%,东证指数收涨1.4%。

上投摩根新兴市场基金经理王邦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的积极反应和新增的1万亿资金关系不大,“1万亿总体规模很小,而且不是通过印钞票的方式来发放,因此对市场冲击不大。”王邦祺指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加上此次新增贷款,日本3·11地震以来,日本央行宣布向市场投放的资金规模总量超过41万亿日元(约合5000亿美元)。这已经接近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QE2)的总体规模(6000亿美元)。

“这是日本持续量化宽松过程中的一步。”王邦祺指出,“在美国、日本和欧洲通过不同手段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大环境下,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将注定持续走高。”

1万亿贷款:通过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

据媒体消息,此次推出的1万亿日元贷款,是日本央行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后,首次推出针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援助计划。

日银的“支援贷款”将年息暂定为0.1%,这与日本央行现行基准利率的上线持平,贷款时限为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和日本央行注入汇市和债市的大笔资金不同的是,此次特别针对的是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是针对日本企业振兴和复苏的计划。”王邦祺表示。

此前日本银行曾在地震发生后为缓解市场紧张情绪连续多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系统注资,资金累计达到40万亿日元。业内人士担心这些资金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反而会扰乱市场。

新增的1万亿贷款将避免这些风险。4月7日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宫尾龙藏在解释该款项用途时表示:“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需要维持当地基本的金融机能,同时给当地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现金流。”

日本法律规定,地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对象仅包含地方中小企业、个体户和个人,这些金融机构不能直接交易外汇和国债。

王邦祺认为,这是保证市场有足够信贷存量的做法,只有在此前提下,中小企业才有能力融资,就业率才有可能复苏。

日本央行尚未就这1万亿资金的使用拟出具体方案,这将留到日后的日银金融政策会议上再作公布。

实际上,日本政府有过在大灾难之后启动“复兴支援贷款”的传统。

1995年7月,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半年后,日本银行推出了年息1.0%、限时一年、总额达5000亿日元的复兴贷款计划。

截至1996年7月,该项计划一共贷出2715亿日元,其中47%贷给受灾地区的地方银行和规模较小的第二地方银行,又有超过48%的数额用于支援服务于当地小企业、小事业单位、个体业主和个人的“信用金库”和“信用组合”(类似于信用合作社)。

1996年7月12日,日银发布公告称,将复兴贷款计划的时效延长一年,贷款总额仍控制在5000万日元以内。

不过,与1995年的计划相比,今次的支援贷款政策数额扩大一倍,年息也从1%降至象征性的0.1%。日银判断,3·11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比阪神地震更大,受灾地区面对地震、海啸和核污染的多重损失,恢复也更为困难。

日式“定量宽松”效应加大中国加息压力(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