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监管机构 >

发改委专家:废除食盐专营只是个时间问题

来源:财新网 作者:常红晓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2 10:09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对食用盐实行专营专卖。近年来,关于食用盐专营存废的争论一直持续。在决策层面,有关方面早已拟定了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以期推进盐业市场化改革,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台。

改革食盐专营时机已经成熟,但进展取决于相关利益方的博弈

【背景】目前,中国对食用盐实行专营专卖。近年来,关于食用盐专营存废的争论一直持续。在决策层面,有关方面早已拟定了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以期推进盐业市场化改革,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台。

就整个盐业而言,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工业用盐,约占全部盐消费量的80%以上,其生产和销售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另一类则是食用盐,实行专营专卖体制,由各级国有盐业公司专卖专营。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尽快普及碘盐,1994年国务院发文同意“对食盐实行专营”。同年,中国出台《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食盐专营办法》颁行,中国正式确立了食盐专营制度。

在中国,食盐实行全省统一定价,中心城市销售利润较高,边远地区利润较低,甚至会亏本。因此之故,专营企业对向边远地区供盐缺乏积极性,导致越是偏远落后地区盐价越高。这不利于碘盐推广,背离了食盐专营的初衷。

在现行专营体制下,盐业公司要比生产企业强势很多。比如,食盐出厂价只有400多元,经过三级批发,价格就升至1300元-1400元。同时,盐业公司索要回扣、红包、变相收费、拖欠盐款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发生多起盐业腐败窝案。

那么,中国能否打破食盐专营体制?食盐市场化改革应如何推进?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伟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废除食盐专营只是个时间问题。目前,推进食盐经营市场化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但改革的进展则取决于食盐专营相关利益方的博弈。

陈伟指出,中国的食盐专营体制,有四大要点:一是政企合一:大多数省份的盐业公司同时承担了行业管理和监督执法职能。在中央一级,工信部消费品司(盐业办)主管盐业生产,而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则负责食盐计划。

二是计划供求:目前,中国共有100家左右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每年,由发改委组织协调各地制订食盐指标分配方案,最终下发食盐计划指标。同时,食盐批发和运输也实行许可证管理。

三是政府定价:食盐实行政府定价,发改委价格司负责确定食盐的出厂价和批发价,食盐零售价由各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四是体系分散。盐业部门并未在全国建立人、财、物、产、供、销一体的体制。目前,制盐企业与专营企业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食盐生产与销售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与专营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也存在矛盾。

陈伟指出,打破食盐专营的改革,首先应当确保实现差异化的碘盐普及目标;其次,应通过有效竞争提高碘盐普及率。第三,在盐业资源开采、食盐生产和批发等环节加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体制。第四,针对整个食盐专营系统,制订行业重组的系统方案。

据他分析,从国际经验看,普及碘盐与食盐专营并没有必然联系。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的统计,世界上碘盐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有30多个,而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专营专卖体制。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