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监管机构 >

监管加码 中小行资本充足率提高0.5个百分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4 09:27 
核心提示:2011年05月04日报道,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终于正式发布。银监会于周二(5月3日)下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601988)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0】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

2011年05月04日报道,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终于正式发布。银监会于周二(5月3日)下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601988)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0】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媒体表示,从整体上看,新标准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提高,对商业银行没有太大影响。

资本充足率监管调整为三个层次

新标准改进了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和8%)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首先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其次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同时,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

记者注意到,国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为5%,比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4.5%要高0.5个百分点。

银监会称,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而国内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大型银行11.5%、中小银行10%。这就意味着,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提高了0.5%。

银监会亦指出,目前国内主要银行已经达到了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很小,无需大规模补充资本;实施新资本监管标准不会对银行体系的信贷供给能力产生较大冲击,对GDP增长率的短期影响很小。

根据2011年一季报公布的数据,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1.86%和9.34%。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供给的依赖性很强,为支持经济持续增长,银行信贷规模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持续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本补充需求。

拨贷比:不低于2.5%

《指导意见》称,新标准将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对此,郭田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绩会有不小的影响。“但是,拨备资金量大,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相关贷款等的风险防控,是一道有力的屏障。”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应对贷款损失的第一道防线。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资产减值会计规则的重大缺陷。危机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已就资产减值会计规则的改革达成共识,将按照‘预期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巴塞尔委员会也正在研究制定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指引。”

银监会指出,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平均贷款拨备率接近2.5%,拨备覆盖率高达230%,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已经达标的商业银行占全部银行的比例超过50%和85%。

此外,新标准还建立了杠杆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级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流动性风险监管方面,新标准建立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