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标准 >

芯片卡标准护卫持卡人用卡安全

来源:未知 作者:张立美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1 12:53 
核心提示:据赛迪网消息,9月2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办的“广东省金融IC卡发展及多行业应用推广工作促进会”上,央行科技司副司长李晓枫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意味着掌握了银行卡市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

尽管VISA与银联的争端已经被美方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但央行芯片卡标准的推行之路依旧坚定的进行。据赛迪网消息,9月2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办的“广东省金融IC卡发展及多行业应用推广工作促进会”上,央行科技司副司长李晓枫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意味着掌握了银行卡市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据悉,央行已经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起草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开展金融IC卡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已向各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在相关征求意见稿中,央行明确提出要按照“统一标准、全面升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加强监管、安全实施;行业结合、坚持创新”的原则推行金融IC卡。所谓“统一标准”是指统一执行PBOC2.0标准,即将统一发行银联标准芯片卡。至此,中国银联实际上已经独家获得国内银行芯片卡标准制定权。
  
芯片银行卡就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芯片银行卡又分为纯芯片卡和磁条芯片复合卡。与传统磁条银行卡相比,芯片银行卡的安全性大为提高。磁条卡是可复制的,并且需要在线使用,断网情况下也可使用,但交易行为并不能被记录,因此是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然而,芯片卡恰恰避免了这一缺陷,芯片卡可加密使用,在使用时可相互认证,认证卡的真实性,交易的可靠性等。可以说,芯片卡弥补了磁条卡的缺陷,使交易安全可靠,银行卡犯罪率也将逐渐减少。

对于广大持卡人来说,银行卡由磁条换成芯片,不仅卡片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还可享受更多便捷功能。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不仅能够实现普通磁条银行卡的金融功能,还能够为持卡人提供脱机交易、非接触式交易、会员管理、积分管理、身份验证、楼宇出入管理、交通付费或医疗信息存储等智能化服务。

据悉央行将用5年时间实现境内全面发行和受理芯片卡。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应在2010年底前全面发行,股份制银行应在2012年底前全面发行,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发行的银行卡应为芯片卡。国家标准频道殷切盼望见证芯片卡一统江湖的时刻。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