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产品 >

芯片设计公司80%泡沫 3G将改变芯片产业链

来源:未知 作者:全泽源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7 10:39 
核心提示:ARM自己并不生产芯片,只是做知识产权的开发,然后把知识产权授权给芯片设计商。这个模式与英特尔有很大不同,英特尔的X86个人电脑芯片,从知识产权开发到设计和制造都是自己做,英特尔芯片的知识产权也是自己独揽。

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供应商ARM(伦敦证交所代码:ARM,纳斯达克代码:ARMHY)公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未审计财报,报告显示,这家已经占据全球主要数码产品芯片75%市场份额的英国电子公司仍然强劲增长,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英镑,同比增长了16%。

其中,手机芯片占据了重要份额,ARM毫无疑问是手机芯片老大———GSM手机中有85%以上的手机芯片是基于ARM的,而CDMA市场上更是高达99%。

华为、中兴、大唐、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制造大厂都使用着ARM的知识产权授权。这几乎是让英特尔都羡慕的数字。

然而,这只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其中一小块。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消费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芯片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据ARM中国总裁谭军估计,这个芯片产业链(知识产权———芯片设计和代工制造———系统组成商)每个环节的大体市场规模是如此:芯片知识产权这个市场目前全球规模在15亿美元左右;芯片设计加代工制造是25000亿美元;终端产品市场则是250000亿美元。“可以说,这是全球最大的一条产业链。”

在这个产业链中,ARM扮演了只分享最上游市场(芯片知识产权)的利润,目前它占据了此市场28%的份额,达4.2亿美元。

ARM创立于1990年,年龄比中国的华为、联想还要小,它是如何在十几年中创造了这个奇迹的?

昨日,本报专访了该公司中国总裁谭军博士。他以诸如多功能手机、汽车导航机等电子产品为例子讲解了ARM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看法。

记者:ARM目前占据了全球数码相机、MP3、蓝牙、游戏机、打印机等产品芯片约75%的市场,但是ARM成立的时间才16年,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增长?

谭军:这首先与最近几年全世界个人消费电子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几乎每个消费电子产品都需要芯片来实现功能,如MP3、手机、电视机的遥控器等等。而且消费电子要求高,更新快,竞争很激烈,所以市场也越来越大。

ARM自己并不生产芯片,只是做知识产权的开发,然后把知识产权授权给芯片设计商。这个模式与英特尔有很大不同,英特尔的X86个人电脑芯片,从知识产权开发到设计和制造都是自己做,英特尔芯片的知识产权也是自己独揽。而ARM则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ARM相关技术及服务。目前,几乎所有大型半导体公司都与ARM签订了硬件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中包括英特尔、IBM、LG半导体、NEC、SONY和飞利浦这样的大公司。

这些公司生产芯片给下游厂商组成终端产品销售出去,我们才收取版权费。

记者:目前基于ARM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达到50亿个,平均每个的版权费是多少?

谭军:不高,平均每个的版权费大约在8-9美分左右。我们预计,2006年这一年使用ARM知识产权的产品将达到20亿个,而X86才不到2亿个。这相当于嘀嗒一秒钟,就有70个ARM的相关产品在生产销售。

记者:有没有可能未来出现第二家ARM?

谭军:从ARM建立至今,已有数百家企业在复制我们的模式,但是95%死掉了。还有5%我觉得也很难跟上我们,因为我们规模上去了,现金流充裕了,而且ARM在4年前已经开始转型,不再是封闭式地做知识产权提供商了。

记者:为什么转型,怎么转型?

谭军:ARM处于芯片产业链最上端,它离另一端的最终消费者很远,这是知识产权公司的最大弱点,它不清楚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容易闭门造车。所以,为了开发出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我们从4年前开始与电信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合作,从它们身上了解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喜好。

记者:在芯片产业链中,ARM只分享最上游的知识产权这一部分利润,为什么不往中下游渗透?

谭军:其实我们曾经尝试过,想学英特尔那样,又做知识产权又做产品,但最终竞争不过它。做代工制作(如中芯国际)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们没有这么大投入。更后端的系统组装公司(例如诺基亚)则需要良好的品牌,这也非ARM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