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最长产业链考验彩电企业整合能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于晓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26 22:27 
核心提示:平板电视产业链非常长,长到从这头看不到那头,涉及的部件过多,而且都是关键部件。从整机往上数,面板、玻璃、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波动,而且因为产业链过长,波动是滞后的,等反应过来可能都过了半年。正是这

平板电视产业链非常长,长到从这头看不到那头,涉及的部件过多,而且都是关键部件。从整机往上数,面板、玻璃、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波动,而且因为产业链过长,波动是滞后的,等反应过来可能都过了半年。正是这样超长产业链,考验国内彩电企业的整合能力。

本报记者 王耀翠摄影报道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力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奥维咨询(AVC)联合举办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奥维咨询公司总经理喻亮星预测,到2015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万台。据奥维咨询数据显示,2010年是LED背光液晶电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市场规模已达到560多万台,全尺寸产品市场渗透率已达29%,目前国内市场已经进入LED背光液晶电视替代CCFL液晶电视时期。

2010年,北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昆山龙腾光电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都投入了巨资,力争打造国内平板电视完整产业链。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会上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整合一两家企业成为全产业链企业,整合就是生产力,整合就是竞争力,完不成整合,中国的平板电视产业就没有竞争力。”

经营主体需集中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新果在总结2010年成绩时透露,围绕玻璃基板、高世代面板、模组和整机一体化以及配套产业的投资在2010年超过了2000亿元,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即北京辐射圈、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以及以成都为主的西部开发区。

2010年,中国彩电业产值达到了1080亿元,彩电总体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1493万台,同比增长16.1%。在成为最大生产基地和最大市场的同时,我国彩电业也转入“十二五”转型升级的攻坚新阶段。“‘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家电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周子学说。

对于国内家电企业以及家电产品而言,掌握上游面板资源是由“大”到“强”的关键。近两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陆已逐渐具备面板生产能力。北京京东方8.5代面板生产线、深圳华星光电8.5代面板生产线都将于2011年实现量产,随后,日本夏普参与在南京建的6代线、韩国三星在苏州着手建的7.5代线、LG在广州建的8.5代线,以及台资企业友达光电在江苏昆山建的7.5代线,也将逐步量产。奥维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在产业链上游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的供应国,TFT-LCD面板、模组超过1亿台(以32英寸计算),PDP面板、模组超过500万台。

不过,对于这一切成果,周子学提出,“区域可以适当分散,经营主体必须集中”。周子学表示,面板产品不便于运输,需要考虑产品的经济运输半径和市场分布。可根据彩电生产基地的分布情况投资建设面板生产厂,围绕面板厂,形成上游配套及下游整机生产,甚至就地销售。不过,经营主体必须集中。据其介绍,面板厂商至少拥有3条以上生产线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种规模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线数量上,也体现在企业在采购销售过程中的价格谈判能力。

由于面板的上游环节如材料、设备以及下游的整机企业都是全球大产业,面板生产企业的采购规模和对面板市场的控制能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周子学表示,从全球来看,目前做大尺寸面板的企业不超过10家,排在前5名之后者很难有竞争优势。因此,中国要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经营主体必须集中,这是由产业发展规律决定的。

面临最长产业链考验

目前,国内主流彩电制造企业有海尔、海信、TCL、创维、长虹、康佳等。“目前,这些企业都在同一平行线上竞争,未来5年,可能出现一两家领头企业,这样国内彩电产业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说。

周子学也提出,国内必须有一两家企业整合全产业链,从上游的IC到模组,从LED的外延片到封装,从整机到品牌,完成制造全产业链的竞争。

周子学特别强调,产业链完整的跨国企业如三星、LG,从原材料到装备、到整机,都是全产业链经营,就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进行策略性降价,即为了市场占有率,把产业链中某一区段的价格压低,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的高利润来弥补。在其看来,中国必须整合一两家企业成全产业链企业,“要让有实力的经营主体把各方面的生产力集中起来,完成产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在平板显示领域的竞争力”。

对此,杨东文表示,从企业角度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因为平板电视产业链非常长,长到从这头看不到那头,涉及的部件过多,而且都是关键部件。”杨东文举例说,白电冰箱、空调的关键部件非常清晰,仅涉及压缩机、钢材、注塑能力。但平板电视产业链,从整机往上数,面板、玻璃、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波动,而且因为产业链过长,波动是滞后的,等反应过来可能都过了半年,比如康宁一个炉子从关火到恢复生产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正因为产业链过长以及反应的延后性,2010年,国内彩电企业渡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年。2010年年初,彩电企业库存过高,成品和关键部件大幅跌价,企业压力倍增。“2011年可能还是如此。现在面板降价,也许到二季度就涨价了。这个教训企业要反思。”杨东文说。

电视是娱乐平台还是智能平台?

本报记者 王耀翠报道

技术升级是彩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彩电技术如LED背光、3D技术等都将会在未来5年内成为彩电市场主要产品,并逐渐实现普及。“其中,由于上游芯片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电视芯片的功能将更加强大,电视智能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说。

对此,同方多媒体产业本部副总经理孙小山表示:“电视需要那么智能吗?电视应该是个娱乐平台还是智能平台,需要我们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着彩电产业的发展,比如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从普通CCFL液晶电视到LED背光液晶电视。同时,消费需求也在推动着电视产业的发展,消费者需要越来越薄、越来越大的电视,也引领了电视产业发展的方向。孙小山认为,智能电视的发展正是“技术推动”和“消费推动”两个观点的博弈。

杨东文的观点正是“技术推动市场发展”的代表。杨东文认为,智能电视出现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上游芯片厂家能力的提升,现在电视机的芯片跟IT的芯片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开放式的平台,每一台电视机都是一个IP,都能在这个开发平台上植入内容。“也许有消费者觉得有了电脑后再有智能电视没有太大意义,但是,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利润点,当技术发展成熟,企业全部上市新技术类型的新产品,市场上就实现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杨东文说。

电视应该是个娱乐平台还是智能平台?孙小山认为,关键应该在于消费群体是否需要电视有这些智能功能,“同方电视的消费群不是追时髦的消费群,所以,同方没有在智能电视上大做文章”。

孙小山认为,目前国内家电行业特别主张技术推动消费。“我们介绍给老百姓一个新技术概念,让他们接受,说我们的产品以后就是这个技术方向,你赶紧买吧。”由于技术的超速发展,可能会让企业忽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智能电视以后的发展一方面会受困于消费者是否需求这样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会受困于政策导向的不成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电视该发展成娱乐平台还是智能平台,答案不是yes或者no那么简单,只能是做好技术储备,当市场到来之时迅速反应。”孙小山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