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社保卡扩容之后:一卡通背后的博弈(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13 11:25 
核心提示: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却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相比由社保部门自行建立针对参保人的金融平台,银行的服务平台要安全得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在新闻发布会上亦宣称,新社保卡采用的芯片技术有很严格的密钥

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却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相比由社保部门自行建立针对参保人的金融平台,银行的服务平台要安全得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在新闻发布会上亦宣称,新社保卡采用的芯片技术有很严格的密钥管理体系。此外,由于社保卡的金融应用不支持贷记功能,社保卡的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境内,从目前的制度设计、措施保障来说是可以保障安全的。另外,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大型银行也希望能从社保卡项目中有所收益。

当前,新型社保卡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国内推广,还得益于社保经办部门和银行之间实现的这种利益“对接”。

“政府用一张卡,办了两件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这样政府节省了纳税人的钱,银行也绑定了客户。政府是社保服务的委托人,银行是其受托人,这也符合《社会保险法》的精神。

除了信息安全之外,社保部门还面临着资金瓶颈问题。按照每张社保卡最低平均20元的成本计算,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更新8亿张新型社保卡的投入将达到160亿元。但这还只是全部费用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在关于新社保卡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更主要的投入是每张社保卡背后的系统建设、维护等的大量费用。

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部分,社保卡的相关资金投入理应由政府承担。对于政府与银行就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达成协议,代表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也应当为银行提供的服务支付一笔费用。但也有学者指出,需要警惕社保部门和银行,把这笔费用转移给持卡人。

问题还不止于此。去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发放600多万张新型社保卡的北京市政府,需要游说位于北京城内的近1700多家医疗机构接纳社保结算系统,而这些医院又分别隶属中央、地方、军队和企业等不同系统。“据说协调会就开了230余次。”陈仰东告诉记者。

面临全国层面的协调,恐怕将面临更多的博弈。分析人士认为,政府部门和银行需建立互赢的机制,尽最大可能地减轻参保者的负担,这样才算实现了“社保”的初衷。

能否撬动社保体制改革?

尽管技术上社保卡可以全国联网,但目前国内居民的社保仍不能跨地区流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研究了欧美拉美和新加坡的社保制度后,曾总结出“足以动摇中国社保制度的长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保系统内部缺乏活力,社保制度面临系统性的治理风险,普通民众参与社保的门槛高,便携性差,社会覆盖率低。

作为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两年后,也就是2014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届时,中国社会必须有两个劳动人口来供养一个退休人口,社保基金可能存在较大缺口。

截至2010年,国内职工的五类社会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比2009年又增长了16%,总计17071亿元。但眼下的现实是,多数地方政府不允许医保和养老金的异地转移,而公众对于社保基金投资和运营效率低下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

经过16年博弈才得以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仍然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进行管理。这种分散管理,被不少人批评为制约社保制度发展的瓶颈。

在中央层面,目前总额约为21000亿元的社保基金,分别由人力资源、医疗和民政三大部门分散管理。而在地方政府,新型农村的社保基金又由地方经办管理机构分别管理。管理层级利益之间的相互制约,人为降低了社保基金的有效利用。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在《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后,通过公开发表文章向政府谏言:“必须建立起可在全国范围内携带转移的服务系统,突破和整合分散在多部门下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行。”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无论如何,推广新型社保卡说明,政府开始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并且希望办成事,这应该是个好的信号。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