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娱乐 >

中央首晒“红包”治理清单

来源:新华社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0-10 14:33 
核心提示:“掌握审批权、有权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部门,往往有收受红包和购物卡的腐败风险。一些人把收送红包当做人情‘润滑剂’,结果是搞坏了党风,形成不良风气和社会文化,形成极其恶劣的社会毒瘤。”蔡志强说。

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

日前,在持续一年多、正进入收尾阶段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张中央首次晒出的“红包”整治清单引发关注。

有专家称,这张清单意义深远,意味着年初中纪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反腐新路径——将治理收送红包礼金作为重点,已经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志强说,“红包”和购物卡一直被视为灰色收入,处于腐败与人情的“暧昧”地带。这是一种范围很广、影响恶劣的腐败行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从根子上寻求解决之道,在社会心理和一些制度难以覆盖的方面形成有效之策。

一些主动上交“红包”礼金的干部说:“现在看来,过去那些被当作‘人情’的小钱,以后都会跟腐败挂上钩,不敢再随便收了。”

官场“意思意思”积累5亿元“红包”

梳理这份成绩单,从被通报的部门来看,金融、医疗、能源等监管部门,以及部分地方领导班子人员频频涉事,“实权”部门及“实权”岗位成为红包腐败的高发区。

从金额看,各地平均上交的“红包”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在浙江省,7000余人上交“红包”3300万元,人均近5000元;天津市披露的数据表明,370人上交10万余元“红包”,人均不到300元。

“没有权力的人不会收到红包,红包首先是对权力的靠近和腐蚀。”中央党校研究室教授辛鸣认为,长期以来,这种官场潜规则一度登堂入室,领“红包”办事成了“明规则”。

“红包”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纪委负责人就曾表示,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就医出国等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行为,是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掌握审批权、有权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部门,往往有收受红包和购物卡的腐败风险。一些人把收送红包当做人情‘润滑剂’,结果是搞坏了党风,形成不良风气和社会文化,形成极其恶劣的社会毒瘤。”蔡志强说。

被通报的案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保护费型”。比如,广东省鹤山市委一常委曾“带队”拿“红包”。2013年初,鹤山市委常委梁某带领鹤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卢某等12名市直机关单位干部,接受某房地产开发商的宴请,并各收受该房地产开发商赠送的1万元红包。

——“蛀虫型”。上海市纪委通报,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内,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以“会务费”等名义虚列支出,实际将公款用于购买购物卡和接待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借机敛财型”。天津市纪委通报,其下属郊县干部杨某借女儿结婚之机,收受同事、朋友礼金8.9万元。被纪检部门勒令一一退还。

据了解,除了上述通报的案例,事实上,近来,在反腐高压下,“红包”新伎俩层出不穷。“包括‘微信红包’在内,一些新的腐败载体隐蔽性更强,已经成为纪检部门打击的新焦点。”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储值购物卡仍在国庆期间公开销售。记者在北京各大商场的门口仍看到,不时有人向顾客收购各种礼品卡获利,他们的目标客户通常是一些官员家属和国企员工。而网络上,可以作为“红包”奉送的各种礼品销售火暴。其中,亚马逊、淘宝等知名电商网站在各地超市、便利店发售各种面值千元上下的礼金卡,在网站上就能消费使用,甚至还可转账。(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