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将催生电子政务新模式

来源:信息化建设 作者:阿良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1 13:54 
核心提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方式、环境改变也深深影响了传统的政务信息传播渠道、方式,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全新的媒介环境变化加快了新政务时代的来临。电子政务建设正在从以硬件为主向以综合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为主的方向转变。

前不久,参加了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在海南召开的全国部分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大都是这些城市有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处处长,会议的承办单位是海南省信息产业厅。承办过会议的人都知道,一个会议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甚至上千,不说会议期间的各项事务,光是会议代表的接站送站,飞机晚点一项就够让人抓腮挠耳的了,但这次海南省信息产业厅,利用政府网站的短信平台,会议期间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是发短信告知,我在杭州期间就收到会务组的短信,谁谁接站,手机号码,并告知24小时有人接站,使人感到很宽慰。手机短信成了这次会议的亮点,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原本这并不是一件特别起眼的事,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做这样的事也再平常不过,各级政府的政府网站也大都有这个功能,可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对此感到很新鲜,而且参加会议的代表又恰恰是从事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处长,凑巧的是这次会议要讨论的又是如何抓好电子政务的应用,这不令人深思吗?

日本地震海啸,灾难远在千里之外,有些国人浮想联翩,一句“核泄漏污染海盐”的谣言,一时引发全国各地史无前例的抢盐风波,连日本灾民都对此感到大惑不解,真是让人丢尽颜面。中国再缺什么也不缺盐,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即时向市民发短信告知真相,或许事情不致于越演越烈……

中国各级政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到底是多少,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少说也有上千亿人民币,基础设施有了,平台有了,可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互联网络的发展预示着电子政务已经到了新媒体时代。眼下,微博、社交网、视频网站等等,这些曾经让很多人觉得可有可无的网络新玩意儿,已经不再是可赶可不赶的时髦,它跟我们的生活已息息相关。

3G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人们无需守在电脑前,只要打开手机便可以随时畅游无线网络,浏览新闻资讯,收发Email,搜索地图等。由于手机用户更为灵活,随时登录,且在网时间长,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中国有8亿人使用手机,还有4亿网民,各级政府官员千万不要小看围脖(微博)的140个字的威力。

新技术的革命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媒介环境的极大改变,变革了传统的信息发布、传播方式,新技术革命以及媒体格局、媒介环境的变革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方式、环境改变也深深影响了传统的政务信息传播渠道、方式,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全新的媒介环境变化加快了新政务时代的来临。电子政务建设正在从以硬件为主向以综合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为主的方向转变。“十二五”时期国家明确要求要切实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创新政务信息传播载体、方式及体系,以新政务的理念打造全新政务体系。管理型政府通过信息化向服务型政府逐渐转变、过渡,将是我国新政务时代未来最主要的可选空间及标志。实现新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化,适时全面推进到政府流程再造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重点地推进新政务形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以互联网、手机为载体的全新媒体环境,已成为社会舆论、舆情的主要集散地,成为政府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政府新闻信息发布、政务信息传递、舆情信息收集、疏导的主要平台。尤其是在一些大规模的群体事件、突发事件以及区域性的公众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传播及舆论引导作用。在国内外较发达地区,互联网、通信行业,主流媒体与政府之间合作搭建的新政务信息化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要让人民共同为构建信息时代和谐社会献言献策。

新技术、新媒体、催生新政务时代,催生电子政务新模式。如何利用新技术及新媒体环境、新政务模式有效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融合新技术、新媒体的资源、信息、传播、渠道,促进新政务、新发展时代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发展。这大概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项新课题!

敏感的企业和政府官员也从来都不会忽略这些新潮流的动向,很多企业家们利用140个字的微博当作企业影响力和个人品牌宣传的有效工具。3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和11个市委组织部在“浙江在线”和腾讯网同时开通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官方微博,一起织“围脖”、听民意。利用新型媒体搭建组织部门与党员群众互动平台,进一步推进“阳光组工”建设,利用微博互动性强、传播快捷的优势,以更加民主、开放的姿态,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