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传统媒体应全方位借力新媒体

来源:《传媒》 作者:姜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1 07:14 
核心提示:网络时代来临,新媒体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牢固掌握了年轻受众,以至于新浪微博用户在短短两年间便超过一亿,这无疑让传统媒体经营管理者望而生畏。一个日益迫切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网络时代来临,新媒体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牢固掌握了年轻受众,以至于新浪微博用户在短短两年间便超过一亿,这无疑让传统媒体经营管理者望而生畏。一个日益迫切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新媒体步步为营的紧逼态势,传统媒体应主动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借助新媒体丰富产品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赢得读者与市场认可,从而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来,大批传统媒体抢滩微博,释放出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积极信号。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互利,从而推动传媒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转型。

挖内容:新媒体蕴藏着新闻富矿。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生存的法宝。传统媒体登陆新媒体,应首先从内容入手,对新媒体中的新闻事件予以快速反应,善于从新媒体挖掘内容进行创新,将新媒体聚合信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微博使得全民记者的美好愿景提前实现,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运用掌上的手机碎片化写作,转发新鲜事、有趣事、受人关注的事件,从而制造新闻热点。微博的上述特点暗合了新闻价值诸要素,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成为新闻信源的“聚宝盆”。

2010年年底,上海《新闻晨报》成立微博小组,由一线采编记者从微博采集新闻线索。无独有偶,《现代快报》、《重庆晨报》、《江南都市报》亦纷纷登陆微博,争夺微博信源。譬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唐骏学历造假事件等,其新闻线索均为微博首发,被传统媒体记者捕获后予以报道,最终形成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

树品牌:新媒体巩固增加忠实受众。品牌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媒体的软实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应致力于借助新媒体维护和拓展忠实读者,提升品牌影响力。新媒体掌握着大量客户群,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增加曝光率,对客户进行维护,增强品牌的认同感,进一步粘连读者与受众,形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传统媒体受众呈现年龄较大,知识层次降低的趋势,品牌的市场价值日益下滑。相反,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具有发布快捷、易于激活年轻人热点话题,从而吸引年轻粉丝关注,建构固定人际网络热点的优势。此外,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可以实现受传者之间的交互性。传统媒体单方面报道之后,难以检测报道效果及受众反馈,而微博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多家报纸微博已将其报道内容发布在微博上,关注该媒体的粉丝可以随意评论发表观点,同时提供建议和线索,形成持续有效的关注。

拥有一定数量同时稳固的受众群是树立品牌的基石,为了尽可能留住具有商业潜力的受众,应该让传统媒体走流行路线,从而俘获年轻受众的心。以《新闻晨报》为例,其日发行量约60万份,以每份报纸3人阅读率,固定受众约180万,但其官方微博开办不足半年,粉丝数量已超过13万,其中绝大多数为年轻网民。假以时日,这些微博粉丝有望成为报纸的忠实读者。再如,2011年3月,《京华时报》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提出依托报社平台,贯通主流微博,连接移动终端,目标是打造最具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微博。其社长吴海民认为,新媒体会成为京华传媒集团的新的创新基地和赢利增长点。

转理念:顺应新媒体实现共赢。传统媒体需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放下“老大哥”的身段,牢固树立与新媒体互利互补、和谐共赢的理念。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发行周期长、内容陈旧、取阅不便等缺陷,新媒体具有到达便利、及时传播、图文并茂以及交互性强等特点,而作为新媒体产品的微博,其特点更是综合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将新媒体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新媒体产品推陈出新,可以预见微博只是新媒体发展中的一个过客。只要受众的体验感受不停息,新媒体的演变和创新之路将没有终点。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手机或类手机媒体将承担新媒体载体的功能,而产品功能性方面将最大程度实现新闻到达的便利化。

新媒体的演变之路与发展理念值得传统媒体借鉴和学习。当前,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传统媒体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挖掘新闻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巩固受众群,不断提升传媒影响力,更新传媒理念,才能在未来传媒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作者单位为上海新闻晨报社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