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部分政府微博鲜有人问津 拿捏身份成一大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方方 卢美慧 张自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08:12 
核心提示:微博问政:还需深处试水 外交小灵通开始广播了,欢迎各位对外交感兴趣的微友,收听来自FM100.701频道的独家播报。4月13日,一个名为外交部小灵通的ID出现在目前新浪微博,截至4月25日下午5点,已吸引粉丝98190人,12天内发微博98条,外交部也成为我国开通微

微博问政:还需深处试水

“外交小灵通开始广播了,欢迎各位对外交感兴趣的微友,收听来自FM100.701频道的独家播报。”4月13日,一个名为外交部小灵通的ID出现在目前新浪微博,截至4月25日下午5点,已吸引粉丝98190人,12天内发微博98条,外交部也成为我国开通微博的首个部委。

自被定义为“微博元年”的2010年之后,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微博日益成为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政府部门开微博正成为与公众沟通的最“潮”、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微博为公民网络表达提供新渠道,对中国传统舆论格局冲击持续增加。在民意的簇拥下,各地政府部门先后通过入驻微博拓宽信息渠道,与网友的直接互动树立崭新的政府形象,防止公共事件中恶性谣言等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外交部小灵通”出现在新浪微博,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有了属于自己“网络发言”的平台,“微博问政”从零星出现变为全面覆盖,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式由单向逐级传达,转为双向直接沟通。

在刚刚闭幕的“首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论坛上通过微博粉丝数、微博条数、被转载量以及在网民中的美誉度等综合评判,推出了“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十大官员微博”。粉丝超过300万的广东省公安厅微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等榜上有名。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还发布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党政机构和官员丝毫不显落伍,许多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尝鲜与民众网络互动的新模式。走在前面的是公安系统,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已有一半以上公安部门开设了官方微博。

政府机构及官员注册微博浪潮风生水起之时,也是政府与民众沟通变革之机。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民众沟通固有思维的呆板,许多网友纷纷质疑政府机构注册微博“有数量、没质量”,记者调查发现,政府机构微博的关注数、粉丝数、发微博数大多呈现“中间无限大、两头无限小”的尴尬格局。许多微博注册后就鲜有人问津,政府机构中走出的“微博控”寥寥无几。对于百姓通过微博提出的各类问题,政府微博多会以“该问题应通过某某程序解决,请依照程序去某某部门提交申请,以便及时处理”等官方色彩明显的说辞拒绝,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广东工商微博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通当天,第一条微博就声明:“我们的微博暂不接受申(投)诉、举报受理,如要申(投)诉、举报,请通过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方网站或各地‘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进行反映处理。”

日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分析,如何拿捏好网友身份、公职身份的不同角色成为官员办好微博的一大难题。《报告》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这同样会让网民感觉缺乏真诚。因此,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在牢牢把握公职身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有专家指出,目前,政府机构开通微博,更多停留在发布服务信息,官方微博更多的是宣扬自己的战场,还没有真正做好迎接网友“狂轰滥炸”的准备。“微博问政”试水只有继续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意义上迎来官民沟通方式的革命,只有政府与百姓对话成为常态,才能够像很多人期许的那样,通过微博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加政府“人气”,有效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