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无线 微链 云端——2011媒体生存之道

来源:《今传媒》 作者:栾轶玫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5 19:34 
核心提示:“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它只用了14个月,它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在搜狐的“微讲堂”上抛出时,人们不约而同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微博。

“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它只用了14个月,它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在搜狐的“微讲堂”上抛出时,人们不约而同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微博。

微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媒体人的生活?2011年整个春节期间,在新浪微博上流淌着三个话题:一个是人们自发其怨地对一年一度春晚的微博“抱怨”;一个是人们自发其愿地展开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发愿”;另一个是人们自发其源地通过对外电报道的翻译将“埃及示威游行最新情况传播的”的微博“发源”。而这三项话题最终从微博占据了传统电视、报纸与广播。

在这些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我更关心的是一条信息在微博上是通过什么样的路线传播开来的?其中的“链条”与“节点”又是怎样形成与断裂的?微博提供了这样一种好玩的传播模式,即你可以通过微博上的链条精准地找到你要找的人,又可以偶然地邂逅你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微链提供了一种复杂的可能性,让“遇见”既呈现“定数”,又充满“变数”。

2011年媒体生存之道宏观层面在“云端”展开,以“云计算”与“云存储”为主的新技术给媒体带来的全新的发展机遇与竞争平台;中观层面在“无线”领域比拼,“无线互联”的内容生产与信息分发因3G与三网融合而空间变大起来;微观层面在“微链”上试水,具体到一个个媒体机构,如何在当下“微传播”与“微链条”的传播模式下找准定位,重新出发是为急迫。

一、“无线互联”:移动中的零时差传播

3G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带来了移动互联业务的繁荣。除了能够满足日常通话、短信需求之外,3G手机还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可视电话、手机电视、高速网页浏览、视频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业务繁荣发展的背后是一套发展较为成熟的联合互动式的生产方式。所谓的联合是指,移动互联的内容提供商、运营商和平台商分工合作,形成合作。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产品,运营商进行内容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而平台商则将被内容产品传送到用户的手机上。这种联合式的生产形成一套严密的生产流程。

所谓的互动指的是手机用户与内容提供者之间的沟通以及手机用户之间彼此的交流。一方面,由于技术的便捷性,手机用户可以方便地对移动互联产品进行反馈,进行一种边看边评的消费体验。内容提供者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地进行内容生产的改善和提高,用户间接参与了内容生产。当然,用户也能直接参与到内容生产中,譬如移动互联用户参与到手机广播的互动节目,利用手机终端更新微博、畅享SNS等等。另一方面,用户之间通过手机形成互动,例如手机短信、手机电子商务、手机视频会议、用手机终端上网进行信息上传和信息评论等等。移动互联的联合互动式的生产方式有其鲜明的个性。

(一)技术先导与媒介融合

移动互联的基础是3G技术。3G技术的开发解决了移动互联的核心技术难题,使移动互联业务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因此,移动互联的联合互动式的生产方式带有强烈的技术先导的色彩。移动互联业务首先需要有配置较高的手机(最理想的当然是3G手机),配置差的手机无法享受到移动互联的全部服务。

从媒介角度来看,一部配置较好的手机就是一个多媒体设备终端,体现了媒介融合的趋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融合媒体生产方式,可以用手机制作并传播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所有这些信息都是由个人操作的,在一个大脑的指挥下完成,各种不同形态的信息必然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