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管理机构 >

西山文化产业走出发展新路径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王仪 李雪青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6 11:07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昆明市着力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创作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成立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近几年来,昆明市着力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创作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成立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稳步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双馆名城”建设,并成功举办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一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作为昆明核心区的西山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在逐步探索着具有西山特点的发展思路、产业格局、发展区域。“西山的优势是‘山傍城而立,水依城而行’,因此,我们形成‘山、水、城’的总体布局结构,将西山区建成文旅相融、文商互动、城乡共襄的山水文化园林城区。”西山区文产办负责人如是说。

文化是根,也是魂,链接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当文化成为产业,随着经济脉搏跳动时,它也必将成为一座城市繁荣兴盛的原动力。

西山区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上世纪90年代发展步伐加快,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以广播电影电视、出版发行、文化创意、艺术创作为主的“核心层”,以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圈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教育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三部分构成的三联产业格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递增11.3%。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一支生力军,在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互动中,所发挥的带动、提升作用日显突出。

随意地信手拈来,西山厚重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

以文化旅游、餐饮、接待等方面为主业的云安会都,环境绿化率达53.7%,去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用涵盖云南各地特色的菜品展示云南多姿多彩的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来了解云南文化。

团结街道办事处处于“半小时旅游圈”,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生态人文环境等优势,使这里正在成为生态旅游精品小镇。

1996年设立的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其规模、档次等在西南乃至全国文化市场都有巨大影响,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之一。

而在市场的对面,每天机器轰鸣不绝,这里要打造的是一个集符号空间、幽雅空间、经典空间、数字空间、地域空间、记忆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八大空间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此项目已列入我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前期计划投资近60亿元。

可以说,文化及相关产业已逐步成为西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在本月11日,西山区召开的产业发展大会上,区委书记柳文炜再次把文化产业作为其中的一项重中之重进行了着力安排,并提出了发展方向:利用丰富、浓郁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西山、草海片区及滇池西岸自然特色资源,提升西山区“山—水—人—城”的文化内涵,努力实现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康体休闲、购物娱乐、文化展示、商务会展复合型转变,全力将西山区打造成为旅游文化特色区。

从西山的理念不难看出,西山区党委和政府作为当地文化产业起跑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对发展文化产业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的产业进行培育,以政府“有形之手”带动市场“无形之手”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制定适合辖区实际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重点发掘和弘扬特色文化……在激烈的城市竞争和艰难的产业转型中,走出一条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引领的新路径。

西山区发展文化产业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有山,有水,有城,是正在建设中的典型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区。同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山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底蕴、不竭的创作源泉和无穷的开发潜力。

“我们将围绕‘五区两带一港’的空间发展布局,通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确立龙头、树立品牌和拓展市场,进一步增强和壮大西山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实力。”西山区文产办负责人多次强调,要发挥西山依山傍水优势,做好“山”、“水”、“城”文章。

水:滇池草海生态旅游文化展示区。结合滇池污染治理,整治滇池草海文化资源,突出水文化特色,规划建设草海生态文化博览园,把草海建成集商贸、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创作、创意开发、景观住宅为一体的宜居之区,使近9平方公里的草海片区和90多公里的滇池黄金湖岸线成为新昆明“城市客厅”的名片和文化生态休闲胜地,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独特景观。

山:西山风景旅游区。拓展视野,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将景区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使景区成为集历史、宗教、自然、人文为一体的国内名山;挖掘开发山区、半山区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从历史、自然、生态、民族、现代等多角度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创立“滇池”、“西山”旅游文化产业品牌。

团结民族民间自然之旅:以乐居彝族村寨、律则、大叠水为主线,发挥团结街道办事处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作用,打造团结谷律—螳螂川—乐亩自然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使之成为昆明城市后花园。

海口工业革命文化体验区:依托高海公路和沿线企业,如石龙坝水电站、军工企业等,规划建设和改造普坪名人石刻公园、中华护国运动纪念馆、云南工业历史文化第一村、观音山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等,打造成从春雨路至海口,以爱国主义、科普教育为主线,以工业摇篮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集工业生态文化和滇池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带。

城:现代城市文化的交流聚集区。以金马碧鸡坊动感地带,西坝、新闻路创意空间,滇池路宜居之地为代表,鼎立而成西山区都市文化发展的繁荣之景;挖掘东寺街、螺蛳湾至大商汇商贸购物旅游潜力,打造以金马碧鸡广场—东西寺塔—螺蛳湾市场—大商汇商城为核心的商贸文化旅游购物带。

西山的目标很明确,“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占GDP的10%左右。为实现目标,西山将分两步走:规划布局,打牢基础,用2年时间,重点支持建设一到两个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若干文化产业为龙头、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产业经营集团。有序发展,以大促强,合理开发城市文化资源,快速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价值;打造文化产业项目精品,实现产业提升。(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