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双向网改 >

基层有线双向网改的困难和对策(3)

来源:中广互联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7 14:53 
核心提示:目前的我国有线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就使得目前市场上多家厂商产品之间无法融合投入市场,开发环境十分死板复杂,成为互动业务发展的一个死穴。 相比之下,电信市场经过几十

目前的我国有线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就使得目前市场上多家厂商产品之间无法融合投入市场,开发环境十分死板复杂,成为互动业务发展的一个“死穴”。

相比之下,电信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发展,运营商与厂商之间已经形成了极强的协作关系,双方共同构建了全网统一的BOSS系统、技术规范、接口标准等支撑体系。电信运营商只要提出一个新业务,其软硬件合作厂商甚至能够在3天内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反观广电市场,地区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广电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迟迟建立不起来,造成了广电厂商相互之间的系统设备不兼容。如果想要突破技术的限制,则需要开发一种较为开放的中间件系统架构,同时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由此来弥补厂商间的系统及业务差异。

结语

显然,全面推动有线数字电视双向改造,仍然存在统筹协调、技术方案、资金投入和业务模式等多方面的困难。在舆论对三网融合多所期待的今天,与广电总局要求相悖的是,相当数量的有线运营商存在等、看、靠、要的思想。同时,大家又普遍认为,数字化双向改造是一个躲不过、绕不开,拖不得、逃不掉的事。焦虑、茫然、无所适从弥漫整个基层业界。

对于如何化解这种一头冷一头热的尴尬,笔者提出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留待大家深入思考:

首先是三网融合业务,是否与网络双向化改造同步进行,还是双向化改造先行,再与业务推进?抑或,双向化改造和三网融合业务并行不悖?如何使二者协调同步推进?对于非试点地区,相对于电信系大手笔的一再推进光纤入户、扩展网络带宽的积极态度,广电应有的态度就是一个“等”字吗?

对广电网络来说,政策、资金支持不可或缺,但政策、资金的支持仍然仰赖于自我激发的自主化改造动力。笔者在与各地有线运营商交谈中也了解到,政策、资金都是通过各级财政争取来的,要,也要张口伸手才行,要用行动向各级政府部门证明和说服,有线确实是在谋生存、谋发展、造福地方、利于百姓,这是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很多网络公司来说,恐怕懒得张口懒得伸手,没有发展的源动力,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长期以来,广电双向化改造的技术选择上,笔者以为,在总局倾向认定的NGB模式上,应该采用EPON+EOC,在推广中逐渐完善和升级。在总局没有统一技术和验收标准的情况下,至少各省总公司应该统一平台、统一技术验收标准。切莫争论,切莫各行其是。没有整合的省份和地区,省局也应该下发指导性文件。一味静待争论尘埃落定,只是“起而论道、坐地等死”。

记者在和多位业者交谈中,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感、危机感,这一切源于对未来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定位。等、靠、看、要,是普遍的心态,这对于每个个体公司来说,不能说不是时下各基层单位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总局和各地拟定自己的时间表,并坚决力促推动双向化改造进程,切实把计划得以落实和执行,就显得尤为必要。

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改造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大哉问”,笔者之所以选这个命题,是从事广电业媒体过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对广电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也难以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广电的未来和发展。笔者期待水到渠成的三网融合,更期待广电有备无患、踌躇满志地迎接挑战。

据格兰研究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8月30日,中国有线电视用户17398万户、数字化用户7880万户,数字化程度45.3%,双向网络覆盖用户市场规模增长至3800万户,占总用户21.8%,占数字用户48.7%。

从数据来看,目前双向网络的覆盖规模并不是很广泛但逐年稳步上升,业界对双向化改造的认识有所加强,进程也在呈几何状推进。国内双向网改造过程正处于已有单向网络升级和双向网络进一步普及的关键阶段。(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