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网络电视台 >

从CNNIC报告看数字影视的特别保护需求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见悦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30 10:48 
核心提示:近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管理中心)发布《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2.84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网络视频媒体成为网民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主要渠道。

近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管理中心)发布《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2.84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网络视频媒体成为网民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主要渠道。其中,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

《报告》同时显示,17.2%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上传过视频节目。只有6%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经付费收看过视频节目。非付费用户中72.9%习惯免费收看视频,未来没有付费意愿。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数字化影视在网络出版渠道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视频已成网络主流应用,而影视则是其最主要内容;网络渠道对于数字影视的价值,有可能将超越影院、光盘等传统发行模式;仍然只有比例极少的网民愿意为影视作品网络版权埋单;热衷于自愿上传影视作品的网民数量依然非常有限。

在报告统计的2010年下半年,网络视频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超六成,却只有17.2%的用户在过去半年内曾上传过视频节目。那么,在前几年视频业务起步阶段,又会有多少真实用户主动上传过内容,而视频分享网站上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又从何而来?答案已经非常明了:网站自己传上去的。

数字出版物网络侵权严重,这是业界面临的“集体困惑”,在数字影视领域,这种伤害尤其严重。笔者认为,其原因固然有数字版权领域普遍的立法缺位、取证困难、侵权范围广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来自数字影视作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但却缺乏必要的“特别保护”所致。

影视作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例如内容上以娱乐为主、投入上成本比较高、创作上独创性较高、传播上高峰期间短、权属上权利源明显、举证上程序较复杂等不一而足,这些特征在相当程度上足以降低对“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保护标准,而提升加强版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应属于版权保护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版权法对版权人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照顾他人的合理知识需求,照顾文化的社会传播。然而,对于以娱乐为主,追求独创的影视作品来说,法律似乎没有太多理由非要提供足够的免费机会给第三人学习。而对于投入大、生命周期短、举证艰难、权属源头清晰的作品形态,法律也不应该留给盗版者过多“避风港”的抗辩理由。

所谓的“避风港”条款,是指在发生网络版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自己并不上传、制作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但并不被直接视为侵权,只有其拒绝删除时才被视为侵权。显而易见,这一规则是从鼓励网络新产业发展、鼓励网络知识传播的立场出发的,但却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版权人的权利,并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网络版权立法的采用。

遗憾的是,影视作品的上述特殊性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却常常被忽视,司法实务上转而用调整文字等作品类型的习惯标准来调整影视作品,“避风港”原则被毫无保留地应用于数字影视的网络侵权认定上。这样的情形,在现实中信手拈来:视频分享网站雇佣人手充当“网友”上传盗版影视,然后惊呼“网站对海量信息甄别不过来”,成功进入“避风港”;网吧从假冒“版权人”手里以不合常理的廉价购入“正版电影”,然后“委屈”地争辩“我们也是被骗的受害人”,从而逃避被追责;即使被抓个正着,一些审理法官也“自由裁量”出象征性的赔偿数额,令费尽气力的版权人得不偿失,赢官司输钱。

显然,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视作品在网络版权调整上的利益失衡,版权人则成了这一失衡的最终受害者。而这种失衡势必会阻碍影视优秀作品的创作,进一步伤害整个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