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管理机构 >

无漫游时代来临,运营商经营模式如何调整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通信信息报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7-05 16:35 
核心提示:这一回主要受益者是原本使用本地资费套餐的用户。至此,曾经“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国流量不够用”的尴尬被打破。这对于去外地出差、旅游的用户,可以节省流量费,甚至调到外地工作,也可以不用更换原来的手机号。三大运营商客服均表示,这次调整将自动进行,用

2018年7月1日起,流量漫游费退出历史舞台。根据三大运营商的公告,自7月1日起,除港澳台外,用户的手机流量将不再有国内、省内和本地之分。从长途漫游费到流量漫游费,运营商通过各种举措为社会总成本“降费”,为网民以及社会产业释放了大量红利,但同时运营商也面临诸多挑战。面对提速降费的大势所趋,深处变革关口的运营商更需要借此机会转变经营模式。

中国用户进入无漫游时代

三大运营商陆续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国内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

据介绍,这一回主要受益者是原本使用本地资费套餐的用户。至此,曾经“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国流量不够用”的尴尬被打破。这对于去外地出差、旅游的用户,可以节省流量费,甚至调到外地工作,也可以不用更换原来的手机号。三大运营商客服均表示,这次调整将自动进行,用户无需任何操作。

根据公告,省内流量都可以升级为国内流量,但也有特例存在。三大运营商的校园套餐、小区套餐、地铁流量包和机场流量包等都不在这次调整范围内。这类专属的资费套餐,就是针对某一区域或特定人群设置的,不能升级为全国流量。就个人而言,取消流量漫游费后,降费多少取决于个人的套餐设计和使用情况。

漫游费取消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2018年是国家推进“提速降费”政策的第四个年头。在宽带/流量资费全面下调、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取消流量“漫游”费,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5月17日,工信部、国资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7月1日起取消移动流量漫游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大流量套餐等流量降费举措,移动流量平均单价年内降低30%以上。在中小企业宽带、专线降费方面,将进一步降低专线价格10%至15%。

以工信部要求的年底移动流量资费下降30%以上为参考,2018年人均上网平均资费将从26元/GB减少到18.2元/GB,以每月4GB手机上网流量计算,每人每月可以省下31.2元,一年则可以省374.4元。毋庸置疑,取消流量漫游,用户是最大受益者。电信专家付亮指出,受益人群比例会超过一半,覆盖范围会更广。“从月移动资费10元到月移动资费150元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受益者。”

业绩承压经营模式亟待改变

然而,对三大电信运营商来说,降费对它们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电信行业多年构筑的“围墙”已松动,它们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