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对任正非华为BG年度大会讲话的冷思考(2)

来源:孙永杰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2-28 11:47 
核心提示:熟悉华为BG业务的业内知道,这两年,华为BG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在对标苹果和三星,甚至放出了超越苹果和三星的时间表,而2015年出货量和业绩的增长(例如利润),加之苹果和三星创新乏力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这种主客

熟悉华为BG业务的业内知道,这两年,华为BG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在对标苹果和三星,甚至放出了超越苹果和三星的时间表,而2015年出货量和业绩的增长(例如利润),加之苹果和三星创新乏力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这种主客观条件的叠加,似乎让华为BG超越苹果和三星指日可待,但谁都清楚(包括华为自己),所谓的超越首先是出货量的超越,即规模上要首先超越,而正是这种片面认为产业超越的标准,似乎让华为BG忽视了对于产业竞争效率和利润指标的追求,且随着出货量的增长,颇有剑走偏锋的趋势。我们对于上述过去一年的简单分析无疑证明了这点。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华为BG依然强调对标苹果和三星,极有可能在这条充满误区或者说片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这个意义上,任正非提出“再说灭三星、苹果1次罚100元”,即不要在刻意强调对标苹果和三星可谓恰逢其时。

其实不提竞争效率和利润,仅从规模的取得上,华为均是在创新和营销资源大规模投入的基础上取得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不知业内知否注意,华为BG在各种场合总是以华为的创新示人,例如华为的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2017年预计超过100亿美元,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名列第8约92亿美元,已超过苹果等。在BG的手机技术的应用上这种创新的投入似乎也得到了显现。

例如手机业内第一个Touch ID、与徕卡合作的手机“双摄”、荣耀首先采用的AI技术等,甚至有传闻称,华为BG要开发自己手机的语音助手(类似于亚马逊的Alex),但随之而来的这种“走马灯”式的创新究竟给华为BG在手机产业中的竞争带来了多大的价值?或者说这种价值是否像“海绵里的水”那样被华为“挤”得很干净(充分转换成商业价值)?从我们上述的分析,很难说主打创新牌的华为BG将创新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不是,华为BG是否陷入了一种为创新而创新的“唯创新”论的怪圈中?或者如任正非所言,变成了无价值的盲目创新?如果真是这样,创新可能会成为华为BG的负担,甚至为此过早耗尽自己创新的价值和红利,但为了创新之名,华为又会不断地投入,进而可能陷入因为创新导致的非良性循环,即创新成本不断加大,但其相应的回报率并未相应增长。

也许正基于此,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出华为BG是否可以将高端机的创新延伸应用到中、低端机上,其实就是我们业内所言的创新的复用或者复刻价值(充分发挥创新价值的一种方法)。从上述我们分析的华为单品出货量排名垫底看,其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创新价值的复用上,毕竟所谓的高端机,除了苹果之外,其余厂商的中、低端机依旧在手机出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为了中低端机重新创新或者不创新均不可取,那么如何提升中低端手机的竞争力?除了任正非提出的创新的复用外,华为BG可能还需要再思考。

提及创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提及OV,其中OPPO独创的手机闪充技术,直到今天依然被市场和用户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所传颂,尽管今天无论是芯片还是手机厂商类似的快充技术有的早已经超过了OPPO,显然,OPPO将创新的价值(包括营销)发挥到了极致。反观华为,尽管屡屡推出业内某个第一,但却没有树立一个其创新如OPPO闪充技术类似可以真正在市场和用户心目中长久立足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形象(创新价值的一种体现)。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华为在创新上的投入非OPPO可比。这恐怕也是任正非提出华为BG应向OV学习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这其中也有营销的原因和差距。就像任正非所言,华为BG在经营模式上也需要创新,即允许“一国一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要创新不同国家的经营模式。(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