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精准诊断热点投资领域在哪?(3)

来源:张耀洋 作者:张耀洋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1-17 21:36 
核心提示:而个性化诊断,按照个体基因组的差异进行用药,每人一个标准,量体裁药,效率大大提升。 普通治疗,同一种病症的病人全部用一种药,有的病人有效,有的无效,有的还存在副作用。而个体化治疗,则是根据每个人基因检

而个性化诊断,按照个体基因组的差异进行用药,每人一个标准,量体裁药,效率大大提升。

普通治疗,同一种病症的病人全部用一种药,有的病人有效,有的无效,有的还存在副作用。而个体化治疗,则是根据每个人基因检测的不同结果,按照个体化的差异使用不同的药物,从而达到人人最好的疗效。

各种疾病的用药,都存在一定的有效性的问题。肿瘤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只有25%,这意味着,存在无效药物使用结果的病人高达75%。而肿瘤用药的市场高达680亿美元,这意味着大量无效药物的使用,患者花费巨大,但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个性化用药对于减少无效用药的花费,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个乳腺癌药物赫塞汀,伴随检测(Companion Diagnostics)人群中仅25%存在HER2基因突变,这就决定了赫赛汀对于75%的乳腺癌患者是无效的,Dako公司为此推出了“赫赛汀检测”并通过了美国FDA 认证。其它靶向药物如罗氏的威罗非尼,辉瑞的克里唑替尼,诺华的伊马替尼均开发了相应的伴随检测试剂盒。伴随检测试剂盒让肿瘤靶向用药的效率提升。部分人群具有一些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对某种或某类药物产生严重副反应。基因检测在减少药物副反应方面,可以从基因层面区分出会对某类药物产生副反应的人群,还可以针对这些敏感人群进行代谢测试,决定安全的用药剂量,从而指导医生临床用药。例如罗氏的AmpliChipCYP450检测,是最早通过FDA批准的药物基因组类测试。

另外,在肿瘤病变的过程中,最新的技术可以从外周血中找到病变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肿瘤细胞的ctDNA,并加以检测,来判断肿瘤突变基因的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CTC或者ctDNA的测序主要的技术瓶颈是血浆中的游离量较少,不易操作,并且游离以片断化存在,目标区不易捕获。目前,国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突破,捕获DNA量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可直接用于下游基因测序、免疫分析等检测手段,基于人体外周血采样的无创癌症检测(NICT)方法是分子诊断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个就是最近热门的液体活检的一部分。

目前,国内第三方测序机构在无创癌症检测产品上都有布局。包括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贝瑞和康、思路迪、泛生子等。

健康体检

第三个热点领域就是健康体检及疾病早筛预防。下图中是国外一些直接面向客户基因检测的公司。感兴趣的可以上到公司网站看看。

23and Me由google公司投资,可以看到,它提供的一个全外显子基因测序,费用不到1000美元。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以及分析工具的成熟,以后基因检测服务的费用还将进一步下降。

23andMe已收集到80多万人口的基因数据,这是在投资方一定的补贴下完成的,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进行基因检测的用户,需要同意其个人的基因数据无偿参与学术研究。这样一来,就为将来的商业化埋下了伏笔。(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