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没有携号转网的电信改革都是耍流氓

来源:创事记 作者:郑峻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31 14:04 
核心提示:为什么又只有不到四成的用户携号转网成功?显然是用户携号转网的困难太大。国内只有三大运营商,谁也不愿自己的用户流失,为了自己的利益设置重重障碍,迫使真正想转网的用户只能多用一个手机号。

万恶的美帝!每当用户在微博晒出美国奢侈品购物价格,谈到美国各种售后服务,就总会出现“万恶的美帝”这样的评论。

想到这个词,因为自己刚在美国换了移动运营商,体验到携号转网的便捷。再回想国内这一问题,稍稍有些感受。先简单说下自己的经历。

由于资费、信号等诸多因素,自己决定把手机运营商从AT&T换成Verizon。这在国内大致相当于联通用户转用电信,但Verizon是美国用户最多的运营商,AT&T排名第二。

过程很简单,去Verizon商店开个账户,报上自己的AT&T账号并确认身份,拿着Verizon的Sim卡插到手机里。好了,完事;当然还是我用了两年多的号码。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国内换个运营商,同样也很平常;或许是为了用更快更好的网络,或许为了运营商推出的优惠合约机(iPhone居多)。但最常见的结果是——去联通开户拿Sim卡,插卡开机然后开始编辑短信群发数百人。“我从移动换用联通啦,号码转为186xxxxxxxx,此前的号码138xxxxxxxx停用,敬请惠存”。

这已经算是简单的。偶尔联系数年未见的朋友,却听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才知道这位朋友已经换号。或许费尽周折从他人手中要来新号码,或许就从此失去联系。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使用多年的手机号(尤其是全球通用户),因此不得不在购买新运营商手机的同时,继续保留着原先的手机号。

往好了想,国内不允许携号转网也有好处。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手机号,促进了中国手机用户数迅速增长。今年我国国内移动用户数达到了12亿人,甚至接近了人口总数,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此外,多个号码也给双卡双待手机带来了勃勃的商机。

但话说回来,携号转网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难吗?让用户便捷迅速的更换运营商,而无需改变自己原先的手机号,在国内怎么就这么难?

携号转网这件事,并不是只有万恶的美帝才有。实际上全球已经有近70个国家都推进实施了这一政策。除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的同胞也可以换运营商不换号,甚至在印度等电信基础设施不如中国的其他新兴国家,也成功推进了这一政策。

国内并不是没有实施过携号转网。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就在海南和天津两个省市推行过携号转网试点,当时说的是“视情况向全国推广”。但实际情况是,两年来这两地只有不到1%的用户提出过转网申请,更只有36.7%的用户携号转网成功。

三年多时间过去,普及携号转网依然是个漫长等待的合理要求。但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明年上半年起湖北、江西与云南这三个省份将开始实施携号转网。

真的没有多少用户想转?为什么又只有不到四成的用户携号转网成功?显然是用户携号转网的困难太大。国内只有三大运营商,谁也不愿自己的用户流失,为了自己的利益设置重重障碍,迫使真正想转网的用户只能多用一个手机号。

携号转网这事,指望运营商自己割肉让利不现实,必须有行业监管机制的强制引导,迫使运营商作出改变。万恶的美帝是在十年前推行携号转网的,给各大运营商带来了明显的竞争压力,促使他们不断用更好的服务与资费去吸引用户。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类似中国工信部)当时颁布规定,要求所有移动运营商允许用户携号转网。用户选择新运营商时,可以要求转入自己此前的号码,而具体的携号转网怎么操作都是新运营商的事情。

还是以我自己举例。我只需要在Verizon开设账户并报上原先AT&T的手机号,此后手续那是Verizon与AT&T之间的事情。AT&T没有权力限制我带着原先的号码离开。当然,我还需要向AT&T缴纳还剩一年合约的解约费(200多美元)。

不谈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谈谈新兴市场的印度。印度在2011年开始强制实施携号转网,此后不到半年就有超过1300万人更换运营商,效率远远超过国内。

印度的电信技术与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如果印度都可以顺利实施,中国有什么理由迟迟不批准大规模普及携号转网,纵容三大运营商对用户设置障碍?

中国工信部近期颁布了4G牌照,2014年将成为中国电信行业的4G年。但国内移动资费依然被三大运营商所控制,对用户设置的诸多障碍让市场没有真正的资费竞争,只有三家携手的垄断。

虚拟运营商也是明年电信行业的最大变数,京东等11家虚拟运营商将获得“170”号段。这些民营资本进入垄断的电信行业,也将给三大运营商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促使行业整体资费下调。

但是,手机号依然是阻碍行业公平竞争的一大因素,也是阻碍手机用户享受更好服务与资费的绊脚石。

没有真正普及的携号转网,任何电信改革都是耍流氓。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