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落后的不只是“思维” 骨干网换档“超低损耗光纤”(3)

来源:通信产业 作者:陈宝亮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2 10:15 
核心提示:落后的不只是思维 不过,超低损耗光纤的难产,可能并非是因为国内厂商的思维落后。毕竟,超低损耗光纤的技术与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另外一个课题。 1966年高锟博士提出:光纤的高损耗并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

落后的不只是“思维”

不过,超低损耗光纤的“难产”,可能并非是因为国内厂商的"思维"落后。毕竟,超低损耗光纤的技术与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另外一个课题。

1966年高锟博士提出:光纤的高损耗并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的杂质引起的。他预言:降低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可使光纤的损耗降至20dB/km甚至更小。此理论提出之后,产业界开始致力于光纤损耗的降低。

1970年,康宁公司成功地研制了损耗为17dB/km的低损耗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由理论变成了现实。1972年康宁把光纤的损耗降到7dB/km,1973年贝尔实验室又把光纤的损耗又降到2.5dB/km。到1985年,G.652光纤损耗最低已达0.19dB/km。

但其后,科学家发现光纤的衰减降低到0.18dB/km后很难进一步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G.652光纤需要在纤芯中掺杂稀土元素锗来保证光纤的传输性能,这些“掺杂”元素增加了光纤的损耗,使其距离光纤的理论最低值——0.15dB/km尚有一定差距。

1986年,第一根超低损耗光纤研制成功,但市场需求不足,超低损耗光纤仅用于海底通信等对损耗要求极高的领域。2008年,康宁率先推出商用且满足G.652规范的的超低损耗光纤——SMF-28ULL,与普通光纤工艺不同,康宁借鉴了海底光纤技术,采用纯硅芯工艺,在纤芯区采用纯二氧化硅、包层掺氟,最大限度降低本征衰耗,衰耗低于0.168dB/km,同时符合G.652光纤标准,与现网兼容。

海缆等特种光纤一直是我国光纤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中天、亨通、通光等海缆厂商一直向康宁、日本住友、藤仓等领先企业进口海底光纤,对于纯硅芯工艺的积累为零。直至最近,长飞方始研发出实验室超低损耗光纤样品,但距离产业化尚有不少距离。

2011年,国家电网在“电力天路”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将康宁超低损耗光纤应用于其中最长跨段——唐古拉山口沱沱河至安多段,实现了海拔5000米、全长300多公里无电中继,是目前国内高海拔、高寒环境下最长的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也是在2011年,阿联酋通信服务供应商Du公司采用康宁超低损耗光纤连接阿联酋全部7个酋长国,并且跨越复杂的沙漠地形,直接连接到沙特阿拉伯网络。

两年来,超低损耗光纤系统运行稳定,为运营商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并免于复杂地形的运行、维护成本,陆续得到业内认可。

超低损耗光纤已经登上舞台,留给国内厂商的响应时间已经不多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