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微信收费,看看中国移动怎么说?

来源:创事记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24 20:36 
核心提示:面对复杂的网络架构,运营商能够解决困难,优化网络质量;面对复杂的业务规范套餐,运营商也能够规划和完善,优化资费调整;面对再困难的投诉,运营商也能够安抚用户,给用户妥善解决。但是这些东西都是跟设备、规则和用户打交道,运营商处理起来都没问题。

最近,关于运营商即将向微信收费的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工信部部长,中移动的前任董事长王建宙,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腾讯总裁刘炽平以及业界的各个知名评论员都加入论战,一时间辩声四起,热闹非凡。

从本质上来说,微信的“信令风暴”这个问题挑战的是运营商的经营网络模式,运营商向微信收费有10000个理由,同样也有10000个理由不会向微信收费。尽管工信部已经表态,但是舆论领袖和业界精英还是都各抒己见,各大媒体到处转载,微博上风起云涌,一时间舆论一边倒,运营商备受指责,真的让人无法捉摸。

一个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收费与否的事件,为什么造成这么大的风波?微信收费,你究竟挑战了什么?如果细细深究起来,抛开具体的技术内涵,事情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一、现有模式对传统模式的冲击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催生了微信等一系列的社交通信类的软件,通过数据流量进行移动通信交互,因此完全“跨越”了运营商的短信这一业务的使用。同时,微信开发的语音对讲功能,也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给运营商的盈利和维护带来巨大挑战。可以预见的是,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将渐渐被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的通信工具吞噬,而语音,也很有可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式。

在通信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辛辛苦苦运营了十几年的移动通信网络,花掉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和上百万的优秀工程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被互联网企业的OTT无情的骑在头上,渐渐沦为管道,自然是压力巨大。而微信作为OTT的杰出代表,对运营商搭建的传统电信维护和收费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冲击。

其实,从现在的反应来看,运营商是相当包容的。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对OTT模式一直怀着非常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明确表态,“OTT是一种技术进步,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也进一步表示,“运营商是不反对OTT业务的。老百姓喜欢,包括我们自己都喜欢,为什么要去反对呢?”。实际上,除了这次的微信“信令风暴”事件,运营商对微信等业务跟自有业务一直是同等对待,没有任何的打压和监管。

然而这次的闹的沸沸扬扬的微信的信令造成的冲击的问题,是OTT模式跨越运营商“红线”的一种表现。目前微信最大的问题在于设计产品环节,比如类似微信这样“永远在线”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这些“心跳”本身没有任何流量,但是会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出现问题,甚至瘫痪。换句话说,目前微信占用运营商资源过多,但却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时还有可能把网络搞瘫痪。这或许才是引发运营商向腾讯表达不满的一个直接原因。

而且在2012年日本也曾经出现过此类的问题造成的“信令风暴”引起网络崩溃的前车之鉴。运营商希望能够和腾讯坐下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是非常正当和必要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