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运营商“去电信化”也要把握分寸

来源:通讯企业管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14 16:23 
核心提示:正视现实,勇于淘汰老化业务,大胆尝试新业务。自从通信行业进入存量经营时代,电信运营企业的收入增长点就越来越少,如何摆脱疲软状况一度成为各大运营企业尤其是原来的固网运营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早在2011年年初,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就提出中国电信未来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这一定位后来被称为中国电信的“新三者”战略。中国移动也明确表示,要抛开电信业,融入互联网。潜台词即中国移动要提供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虽然两大运营集团的说法略有不同,但实质表达了一个意思——“去电信化”,进互联网。那么,如何“去电信化”,在多大程度上“去电信化”呢?

创新思维,彻底摒弃制约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其说“去电信化”是形势所迫,不如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去电信化”是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是基础企业,其所提供的业务当然最好也是基础性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运营商的优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去电信化”要有分寸,完全抛弃不行,也不可能。理想的做法是从经营观念上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思维、经营模式、体验式销售甚至获取客户的手段。换言之,“去电信化”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理念问题,是要去掉那些不适合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

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夯实平台基础。众所周知,发端于2005年的中国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由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已实施七八年了。经过不断自我完善,转型取得了长足进步——运营商从单纯地搬运信息逐步进入浅层次地处理信息。比如,中国电信的光网城市,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中国联通的智慧城市,都是在全力地搭建参与处理信息的综合业务平台。这种既能发挥电信运营商优势又能跳开传统业务的综合性平台别人是做不了的。像支付、视频等业务,运营商能做,别人也能做,而且人家的机制更灵活。所以需要指出的是,电信运营商在提倡“去电信化”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自身已经具备的天然优势,那可是互联网企业觊觎的宝贵财富。

正视现实,勇于淘汰老化业务,大胆尝试新业务。自从通信行业进入存量经营时代,电信运营企业的收入增长点就越来越少,如何摆脱疲软状况一度成为各大运营企业尤其是原来的固网运营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3G牌照发放后,全业务运营给他们带来了机遇。目前,融合业务正成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新优势,而本来日子最好过的中国移动却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但是,无论是具有捆绑优势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是尚未具备全业务规模的中国移动,都需要加快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步伐,因为那里蕴藏着太多的机遇和太大的市场。由此,电信运营企业应该敢于正视现实,做到在黏住忠诚客户的同时,勇于淘汰老化业务,倾力、大胆地尝试新业务。也只有这样,电信运营企业才会有未来。

总之,进入互联网领域,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去电信化”是个前提,但是,在转变身份的同时,切莫犯矫枉过正的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